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尺肤热

尺肤热

证名。指两手肘关节下至寸口部分的皮肤发热感觉,即尺热。《灵枢·论疾诊尺》:“尺肤热甚,脉盛躁者,病温也。”《类经·脉色类》:“尺肤热者,其身必热,脉盛躁者,阳邪有余,故当为温病。”参见发热、尺热条。

猜你喜欢

  • 五治

    ①指春、夏、长夏、秋、冬等季节的正常气候。《素问·六节脏象论》:“失时反候,五治不分,邪僻内生,工不能禁也。”②治病的五种方法。即和、取、从、折、属等。各详该条。

  • 金铃子

    见唐·侯宁极《药谱》。为川楝子之别名,详该条。

  • 沈氏医案

    书名。1卷。清·沈璠撰。作者主张治病应“随病而施,中病而止”,不可谬于定方。案中温、凉、攻、补诸法皆备,尤擅长于豁痰清火法。卷末附录部分列医论数则,包括护养法、批《景岳全书》等内容。本书收入《珍本医书

  • 清肝泻火

    即泻肝。详该条。

  • 儿发干枯

    病证名,指小儿头发干枯而不光泽者。《太平圣惠方》第四十一卷:“足少阴之经血,外养于发,血气盛则光泽,若虚则血不能养发,故无光泽。”多见于小儿慢性消耗性疾病,亦有因气血不足而致者。发乃血之余,气血不荣于

  • 知医必辨

    医论著作。清·李冠仙撰于1849年。其中包括评论诸家医书之得失,论述四诊,辨析病证及治法、方剂等医论13篇。如分析《景岳全书》,既肯定其独到的见解,又指出专用温补之法是后人学习偏执的结果。作者对吴又可

  • 葵花根

    见《四川常见中草药》。即向日葵根,详该条。

  • 脾王不受邪

    王,通旺。指脾胃健旺则正气充足,不易受病邪侵害的道理。《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补之。”

  • 下膊

    即前臂。详臂条。

  • 持针

    术者操持针具的方法。《灵枢·九针十二原》:“持针之道,坚者为宝。”意谓针刺时拿针的方法,应以坚定有力为佳。以毫针为例,一般用右手拇、食、中三指捏持针柄,以无名指抵住针身,这样针刺时便不致弯曲,而直至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