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本草纲目》。即鹅口疮。详该条。
病证名。指水饮犯肺所致的气喘。《医说》卷四:“水喘,有人先因咳嗽发喘,胸膈疰闷,难于倒头,气上凑者,宜早利水道。化痰下气。”《医学入门·喘》:“水喘,怔忡或肿胀。水喘,水气辘辘有声,怔忡者,小青龙汤、
即润肺化痰。详该条。
见《本草崇原》。即虻虫,详该条。
【生卒】:十二世纪【介绍】:宋代医家。字子刚。蜀(今四川)人。精通医术。蔡鲁公孙妇将临产而病,国医以为患伤寒,恐堕胎,不敢用药,张锐以常法与药,且使加倍服用,半日儿生,病亦去。所治多如此。曾任太医局教
即房劳。详该条。
病证名。指疳疾併发消瘅。《幼幼集成》疳疾“骨蒸之病,多起于胃。其始也,邪火上冲而能啖,火消灼而善饥。盖胃为气血之海,气血不足,邪火杀谷,水之精气不足济之,渐成口秽烦躁,夜热朝凉,毛焦口渴,气促盗汗,形
证名。《证治准绳·杂病》:“谓物本定而目见为动也。”多因恣酒嗜燥,头风痰火,阴虚血少所致。可兼见头晕目眩等症。某些眼疾或全身性疾患,可出现此症。
外治法之一。即促进体表溃疡愈合的方法。出《刘涓子鬼遗方》卷二。又名收口法。痈疽溃后毒虽尽而肌肉不生,或形成溃疡。多由气血不足或治疗失当所致。治宜健脾益气养血为主。溃疡面大者,除可选用四君子汤、补中益气
病名。①指风寒湿邪入侵于筋所致的痹证。《素问·长刺节论》:“病在筋,筋挛节痛,不可以行,名曰筋痹。”《圣济总录》卷二十:“《内经》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又曰:以春遇此者为筋痹。其状拘急,屈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