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峨参

峨参

《全国中草药汇编》:峨参

药材名称峨参

拼音é Shēn

别名土田七[四川]

来源伞形科峨参属植物峨参Anthriscus sylvestris (L.) Hoffm.,以根、叶入药。8~9月地上部分变黄时挖根,洗净煮熟,去外皮晒干或烘干;叶鲜用或晒干研粉。

性味甘、辛、微苦,微温。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祛瘀生新。根:用于跌打损伤,腰痛,肺虚咳嗽,咳嗽咯血,脾虚腹胀,四肢无力,老人尿频,水肿;叶:外用治创伤。

用法用量根4~5钱;叶外用适量,鲜叶捣烂或干叶研粉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峨参

药材名称峨参

拼音é Shēn

别名田七(《四川中药志》),金山田七(《四川常用中草药》)。

出处《峨嵋药植》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峨参。3~4月或9~10月采挖。截去茎杆,洗净,刮去粗皮及尾须,用沸水略烫后,晒干或微火烘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60~80厘米。直根粗大。茎圆柱形,中空。叶互生,长10~30厘米,2回3出式羽状分裂或2回羽状分裂;裂片披针状卵形,长1.5~3.5厘米,宽5~15毫米,边缘羽状缺裂或齿裂,下面疏生柔毛;叶柄长5~20厘米。复伞形花序,顶生或腋生;无总苞,小总苞片5~8,卵形或披针形,全缘,有毛;花杂性,雄花较多;萼齿不显;花瓣5,白色,先端钝或突尖。双悬果条状管形,先端渐狭,在中缝处收缩,内侧有显着的槽,顶端有2个宿存柱头。花期4~5月。

生境分部生于中山区的阴处或半阴处。分布江苏、浙江、四川等地。

性状干燥根呈条形或圆锥形,长3~7厘米,中部粗1~2厘米。顶端有茎痕,侧面偶有锥形小突起:尾端渐细小。表面黄棕色或灰棕色,有明显的粗环纹

质坚实沉重,断面黄色或黄棕色,肉质细致。气微,味微辛辣带甘。以质坚实、色白黄、根条粗及环纹细致者为佳。

化学成分根含峨参内酯即脱氧鬼臼毒素、异峨参内酯以及还原糖、蔗糖,淀粉等。花含黄酮甙,为木犀草素在C7上的糖甙。

炮制以水浸湿,闷润4小时,切碎晒干。

性味《四川中药志》:"性微温,味甘辛,无毒。"

归经《四川中药志》:"入脾、胃、肺三经。"

功能主治①四川中药志):"补中益气。治脾虚食胀,四肢乏力,肺虚咳喘,老人夜尿,并消水肿。"

②《浙江中药资源名录》:"治胃病,通气。"

③治跌打伤吐血。(四川)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

注意《四川中药志》:"凡邪实而正气未虚者忌用。"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峨参

药材名称峨参

拼音é Shēn

英文名Root of Woodland Beakchervil

别名田七、金山田七、土白芷、广三七胡萝卜七、南田七、水田七、土当归土田七

出处出自《峨嵋药植》

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峨参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nthriscus sylvestris (L.) Hoffm.[Chaerophyllum syluestre L.]

采收和储藏:栽后2-3年收获,在春、秋季挖取根,剪去须尾,刮去外皮,用沸烫后,晒干,或微火炕干。

原形态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达1.5m。直根粗大。茎粗壮,多分枝,近无毛或下部有细柔毛。基生叶有长柄,柄长5-20cm,基部有阔鞘;叶片轮子廓呈卵形,二回羽状分裂,长10-30cm,一回羽片有长柄,卵形至宽卵形,有二回羽片3-4对,二回羽片有短柄,轮廓卵状披针形,羽状全裂或深裂,末回裂片卵形或椭圆状卵形,有粗锯状披针形,羽状全裂或深裂,末回裂片卵形或椭圆状卵形,有粗锯齿,长1-3cm,宽0.5-1.5cm,背面疏生柔毛;茎上部叶2.5-8cm,伞辐4-15;小总苞片5-8,卵形至披针形,先端尖锐,反折;花白色,通常带绿或黄色;花柱较花柱基长2倍。果实长圆形至线状长圆形,长5-10mm,宽1-1.5mm,光滑或疏生小瘤点,先端渐狭成喙状,合生面明显收缩,果柄顶端常有五环白色小刚毛,分生果横剖面近圆形,油管不明显,胚乳有深槽。花、果期4-5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从低山丘陵至海拔4500m的高山山坡林下或路旁,以及山谷溪 边石缝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辽宁、河南、湖北、湖南、四川、云南等地。

栽培生物学特性 喜高寒潮湿的环境,抗寒力强。宜选择中山或高山阴处和半阴处栽培,土壤以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肥沃疏松的夹沙土中生长最好。

栽培技术 用种子和分株繁殖。种子繁殖:8-9月采收成熟种子,阴干,直播,秋播9-10月,春播3-4月进行,秋播出苗快,发芽率高,按行窝距各约27cm开穴,每1hm2用种7.5-11.25kg,种子与人畜粪水、草木灰抖匀后点播,再盖火灰一把。分株繁殖:收获时选小苗于未萌芽前栽植,每穴栽苗3-4株,栽后施土杂肥。

田间管理 无论直播或分株栽种,每年4、6、10月中耕除草时结合施肥,一般篱人畜粪水,最后1次圈肥或草木灰,施后盖土越冬。

性状性状鉴别 根呈圆锥形,略弯曲,多分叉,下部渐细,半透明,长3-12cm,中部粗1-1.5cm。外表黄棕色或灰褐色,有不规则的纵皱纹,上部有细密环境纹,可见突起的横长皮孔,有的侧面有疔疤。质坚实,沉重,断面黄色棕色,角质样。气微,味策辛,微麻。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可见残留木栓层由数列木栓细胞组成,皮层宽,有多数油管分布。形成层环明显。木质部导管多单列,放射状排列。射线宽广。部分根中心有裂隙。

粉末特征:淡灰棕色。①导管为网纹、梯纹及环纹,直径10-45μm,壁木化。②油管多已破碎,可见油管碎块;围绕油管的上皮细胞呈扁长形,壁薄,在其附近可见油滴。③木栓组织碎片细胞多角形,壁淡棕色。④皮层纤维少数,多单个散在,或成断节,直径15-20μm,壁不甚厚,木化。

化学成分根含峨参内酯(anthricin),异峨参内酯(isoan-thricin),2-(3,4,5,-trimethoxybenzyl)-3-(3,4-methylene-dioxybenzyl)butyro lactone],深黄水芹酮(crocatone),(Z)-2-当归酰氧基甲基-2-丁烯酸[(Z)-2-angeloyolxymethyl-2-butenoic acid],O-[(Z)-2-当归酰氧基甲基-2-丁烯酰基]-3-甲氧基-4,5-亚甲二氧基肉桂

炮制以水浸湿,闷润4小时,切碎晒干。

性味味甘;辛;性温;胃;肺经

功能主治益气健脾;活血止痛。主脾虚腹胀,乏力食少,肺虚咳嗽;体虚自汗;老人夜尿频数;气虚水肿;劳伤腰痛;头痛;痛经;跌打瘀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泡酒。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注意《四川中药志》:凡邪实而正气未虚者忌用。

各家论述1.《四川中药志》:补中益气。治脾虚食胀,四肢乏力,肺虚咳喘,老人夜尿,并消水肿。

2.《浙江中药资源名录》:治胃病,通气。

3. 治跌打伤吐血。(四川)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大马哈鱼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马哈鱼药材名称大马哈鱼拼音Dà Mǎ Hā Yú别名大马哈、大麻哈鱼来源鲱形目鲑科大马哈鱼Oncorhynchus Keta (Walb.),以全鱼入药。生境

  • 云南蕊木

    药材名称云南蕊木拼音Yún Nán Ruǐ Mù别名梅桂、马蒙加锁来源夹竹桃科云南蕊木Kopsia officinalis Tsiang et P. T. Li,以果、叶

  • 香桂皮

    药材名称香桂皮拼音Xiānɡ Guì Pí来源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香桂的树皮、根或根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innamomum subavenium Miq.[C.randaiense Hayata

  • 小金发藓

    药材名称小金发藓拼音Xiǎo Jīn Fā Xiǎn别名红孩儿、止血药来源药材基源:为金发藓科植物东亚小金发藓的植物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gonatum inflexum(Lindb.)Lac.

  • 西洋菜干

    《中药大辞典》:西洋菜干药材名称西洋菜干拼音Xī Yánɡ Cài Gān出处《生草药手册》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豆瓣菜的全草。冬、春收采,晒干。原形态豆瓣菜,又名:水芥菜、水蔊菜、水

  • 野芋叶

    《中药大辞典》:野芋叶药材名称野芋叶拼音Yě Yù Yè出处《纲目》来源为天南星科植物野芋的叶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野芋"条。性味《江西民间草药验方》:&quo

  • 单鞭

    药材名称单鞭拼音Dān Biān别名三两根。来源药材基源:为黄杨科植物东方野扇花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rcococca orientalis C.Y.Wu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挖,洗净,鲜用或

  • 止咳草

    药材名称止咳草拼音Zhǐ Ké Cǎo别名水芙蓉、麻雀草、紫苏草、水薄荷、通关草、水管草来源玄参科石龙尾属植物香石龙尾Limnophila aromatica (Lam.)Merr.[Lim

  • 广西过路黄

    药材名称广西过路黄拼音Guǎnɡ Xī Guò Lù Huánɡ别名斗笠花、笠麻花、斑筒花、虎头黄、五莲花、时花草、四叶一枝花来源药材基源:为报春花科植物广西过路黄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ysi

  • 盐肤木根

    药材名称盐肤木根拼音Yán Fū Mù Gēn别名盐麸子根、文蛤根、五倍根、泡木根、耳八蜈蚣、五倍子根。来源药材基源: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Rhus chinensis Mill.的树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