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名。出《慎斋遗书》卷十。该书把口腔与咽喉病并为一篇,称为喉口。
见《广西中药志》。为柚花之别名,详该条。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蟾蜍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指暑令感受湿邪所致的眩晕。有湿热与寒湿之分(见《症因脉治·外感眩晕》)。详寒湿眩晕、湿热眩晕条。
出《本草图经》。为水蛭之别名,详该条。
见丹溪心法条。
书名。3卷。清·曾鼎撰。刊于1814年。作者认为“治病定症,务在诊脉为主”,故此书着重阐述脉学。上、中卷论切脉的重要性,切脉法,并阐发《濒湖脉学》、《四言举要》脉学义理。下卷以问答形式论述伤寒五法大旨
出许慎《说文解字》。即唇疮。详该条。
①《证治准绳·类方》第三册方。人参、生蒲黄、麦门冬(去心)、当归各半两,生地黄一两,炙甘草二钱半。为细末,炼蜜为丸,小弹子大,每服一丸,温水化下,日三至四次。治心脏热盛,舌上出血。②《种福堂公选艮方》
见《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为四块瓦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