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南宁市药物志》。为假蒟之别名,详该条。
即舌疮。详该条。
疫喉痧治法之一。清·曹心怡《喉痧正的》:“温疠之邪,郁之深而发之暴,不能自出于表,以至上窜咽喉,苟非洞开毛窍,何以泄其毒而杀其势。”又“此证重在发汗,使痧邪外达,则不致酿成危证;体虚者,尤宜急进……即
出《经效产宝》。即临产。因古代产妇临产时,有的是坐在草蓐上分娩,故名。
出《幼科发挥》。即百晬内嗽,详该条。
【介绍】:见饶鹏条。
见《景岳全书·妇人规》。即血热经行先期。详该条。
见《补缺肘后方》。为牡蛎之处方名,详该条。
指足少阴肾经。《素问·阴阳离合论》:“少阴根起于涌泉,名曰阴中之少阴。”张志聪注:“少阴乃一阴初生之气,故为阴中之少阴。”
证名。指目无光彩、神情疲乏之状。见《景岳全书》卷二十七。证因真阴不足,但无火证,给人以目视无光的感觉。且常常伴有自觉乏力困倦等症。宜滋阴益肾,补养气血,用杞菊地黄丸、人参养营汤等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