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接骨木

接骨木

《全国中草药汇编》:接骨木

药材名称接骨木

拼音Jiē Gǔ Mù

别名公道老、扦扦活、马尿骚、大接骨丹[陕西]

来源忍冬科接骨木属植物接骨木Sambucus williamsii Hance,以全株入药。夏秋采收,晒干。

性味甘、苦,平。

归经归肝经。

功能主治接骨续筋,活血止痛,祛风利湿。用于骨折,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痛风,大骨节病,急、慢性肾炎;外用治创伤出血。

用法用量0.5~1两;外用适量。

备注(1)同属植物下列2种在不同地区同等入药:毛接骨木Sambucus buergeriana Blume;无梗接骨木Sambucus sieboldiana Blume ex Graebn.。

(2)对风湿痹痛、关节不利之症,可配合老鹤草防风桑枝红花等,亦可单位煎汤乘热熏洗患处。治跌打损伤、瘀阻疼痛等症,可配合透骨草当归川芎赤芍等药同用。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症,可配合玉米须、车前子等同用。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接骨木

药材名称接骨木

拼音Jiē Gǔ Mù

别名蒴藋(《唐本草》),接骨草(《履巉岩本草》),续骨木(《纲目》),扦扦活(《本经逢原》),七叶黄荆、放棍行、珊瑚配(汪连仕《采药书》),铁骨散(《植物名实图考》),接骨丹(《草木便方》),七叶金、透骨草(《福建民间草药》),接骨风(《四川中药志》)。

出处《唐本草》

来源为忍冬科植物接骨木茎枝。全年可采。

原形态接骨木,又名:戳树、蒴树、公道老树、大叶接骨木、大叶蒴藋、舒筋树、樟木树。

落叶灌木或乔木,高4~8米。茎无棱,多分枝;枝灰褐色,无毛。单数羽状复叶对生;通常具小叶7枚,有时9~11枚,长卵圆形或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4~12厘米,宽2~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偏斜阔楔形,边缘具锯齿,两面无毛。顶生的卵圆形至长椭圆状卵形的圆锥花序,直径6~9厘米;花白色至淡黄色;花萼钟形,裂片5,舌形;花冠合瓣,裂片5,倒卵形;雄蕊5,着生于花冠上,与裂片互生,短于花冠。浆果状核果近球形,黑紫色或红色,具3~5核。花期4~5月。果期7~9月。

生境分部生长于向阳山坡或栽培于庭园。分布东北、华北、华中、华东,西至甘肃、四川、云南等地。主产于江苏。此外福建、四川、广西、浙江等地亦产。

性状干燥茎枝,多加工为斜向横切的薄片,呈长椭圆状,长2~6厘米,厚约3毫米,皮部完整或剥落,外表绿褐色,有纵行条纹及棕黑点状突起的皮孔;木部黄白色,年轮呈环状,极明显,且有细密的白色髓线,向外射出,质地细致;髓部通常褐色,完整或枯心成空洞,海绵状,容易开裂。质轻,气味均弱。以片完整、黄白色、无杂质者为佳。

药理作用接骨木煎剂灌胃20克(生药)/公斤,对小鼠(热板法)有镇痛作用,作用强度次于吗啡,优于安乃近,服药后的小鼠呈安静状态。同属植物无梗接骨木的水或醇提取物对小鼠注射有利尿作用,此作用并非由其中所含的无机盐引起;利尿同时常导致小鼠下泻。

性味甘苦,平。

①《唐本草》:"甘苦,平,无毒。"

②《本草拾遗》:"有小毒。"

③《现代实用中药》:"苦,寒。"

功能主治祛风,利湿,活血,止痛。治风湿筋骨疼痛,腰痛,水肿,风痒,瘾疹,产后血晕,跌打肿痛,骨折,创伤出血。

①《唐本草》:"主折伤,续筋骨,除风痒、龋齿。可为浴汤。"

②《千金翼方》:"打伤痕血及产妇恶血,一切血不行或不止,并煮汁服。"

③汪连仕《采药书》:"行血败毒,洗一切疮疥、鬼箭风。"

④《百草镜》:"治跌扑痈肿。"

⑤《现代实用中药》:"为镇痛药。治手足偏风及风湿腰痛,骨间诸痛,四肢寒痛,脚肿。又跌伤骨痛、风疹、汗疹等为浴汤料。"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入丸、散,外用:捣敷或煎水熏洗。

注意孕妇忌服。

《品汇精要》:"多服令人吐。"

复方①治打损接骨:接骨木半两,好乳香半钱,赤芍药、川当归川芎自然铜各一两。上为末,用黄蜡四两溶入前药末,搅匀,候温软,众手丸如大龙眼。如打伤筋骨及闪枘疼痛不堪忍者,用药一丸,好旧无灰酒一盏浸药,候药渍失开,承热呷之,痛绝便止。(《续本事方》)

②治肾炎水肿:接骨木三至五钱,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③治创伤出血:接骨木研粉,外敷。(《上海常用中草药》)

④治漆疮:接骨木茎叶四两,煎汤待凉洗患处。(《山西中草药》)

⑤产后血晕。用接骨木碎块一把,加水一升煮成半升,分次服下。

各家论述本草新编》:"接骨木,入骨节,专续筋接骨,折伤酒吞,风痒汤浴。独用之以接续骨节固奇,然用之生血活血药中,其接骨尤奇,但宜生用为佳。至干木用之,其力减半,炒用又减半也。"

备注同属植物毛接骨木无梗接骨木在少数地区亦同等入药。

接骨木以功能接骨而得名,但现在临床上还用它来治疗急慢性肾炎水肿、小便不利、风疹瘙痒等症。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接骨木

药材名称接骨木

拼音Jiē Gǔ Mù

英文名Williams Elder Twig

别名蒴藋、续骨木、扦扦活、七叶黄荆、放棍行、珊瑚配、铁骨散、接骨丹、七叶金、透骨草接骨风、马尿骚、臭芥棵、暖、骨树、自草柴、接骨草、青杆错、白马桑、大接骨丹、大婆参、插地活、公道老、舒筋树、根花木、木本接骨丹九节风

出处出自《唐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忍冬科植物接骨木、毛接骨木及西洋接骨木的茎枝。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Sambucus williamsii HanceSanmbucus williamsii Hance var. miquelii (Nakai)Y.C.Tang[S.buergeriana Bl.var. miquelii Nakai]

采收和储藏:全年可采,鲜用或切段晒干。

原形态1.接骨木 薄叶灌木或小乔木,高达6m。老枝有皮孔,贿民淡黄棕色。奇数羽状复叶对生,小叶2-3对,有时仅1对或多达5对,托叶狭带形或退化成带蓝色的突起;侧生小叶片卵圆形、狭椭圆形至倒长圆状披针形,长5-15cm,宽1.2-7cm,先端尖,渐尖至尾尖,基部楔形形或圆形,边缘具不整齐锯齿,基部或中部以下具1至数枚腺齿,最下一对小叶有时具长0.5cm的柄,顶生小叶卵形或倒卵形,先端渐尖或尾尖,基部楔形,具长约2cm的柄,揉碎后有臭气。花与叶同出,圆锥聚伞花序顶生,长5-11cm,宽4-14cm;具总花梗,花序分枝多成直角开展;花小而密;萼筒杯状,长约1mm,萼齿三角状披针形,稍短于萼筒;花垸蕾时带粉红色,开后白色或淡黄色,花冠辐状,裂片5,长约2mm;雄蕊与花冠裂片等长,花药黄色;子房3室,花柱短,柱头3裂。浆果状核果近球形,直径3-5mm,黑紫色或红色;分核2-3颗,卵形至椭圆形,长2.5-3.5mm,略有皱纹。花期4-5月,果期9-10月。

2.毛接骨木 本种与接骨木的区别是:奇数羽状复叶有小叶片2-3对,小叶片主脉及侧的基部被明显的长硬毛,小叶柄、叶轴及幼枝被黄色长硬毛;花序轴除被短柔毛外还夹杂着长硬毛。

3.西洋接骨木 本种与接骨木的区别是:枝具明显凸起的圆形皮孔;髓部发达,白色。奇数羽状复叶1-3对,通常2对。果实亮黑色。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分于林下、灌丛或平原路旁。

2.生于海拔1000-1400m的松林和桦木林中山坡岩缝、林缘等处。

资源分布:1.分布于东北、中南、西南及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2.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

3.我国山东、江苏、上海等地民间和庭园引种栽培。原产欧洲。

栽培生物学特性 适应性较强,对气候要求不严;喜向阳,但又是有梢耐荫蔽。以肥沃 、疏松的土壤培为好。

栽培技术 用扦插繁殖:采用育苗移栽法。有2月发芽前,选取生长良好,无病虫害的枝条,剪成20-25cm长的插条,每个留有3个小上芽节,最上和最下面的芽节要距剪口1-1.5cm。然后在整好的地上,开3m宽的畦,按行距26cm开横沟,深16-20cm,每沟放插条15-20根,插条的量上一个芽节要露出地面,然后覆土半沟,压紧,再盖细土与畦而齐平。移栽在当年冬季落叶后或明年春季发芽前进行。按行株距各1.3-1.8m开穴,深21-25cm,每穴移苗1株,填土压紧,再盖土使稍高于地面。

田间管理 苗高13-17cm时,进行第1次中耕除草,追肥;6月进行第2次。肥料以人畜类水为主,移栽后2-3年,每年春季和夏季各中耕除草1次。

性状性状鉴别 接骨木 茎枝圆柱形,长短不等,直径5-12mm。表面绿褐色,有纵条纹及棕黑色点状突起的皮孔,有的皮也呈纵长椭圆形,长约1cm。皮部剥离后呈浅绿色至浅黄桂冠色。体轻,质硬。加工后的药材为斜向横切片,呈长椭圆形,厚约3mm,切面皮部褐色,木部浅黄白色至浅黄褐色,有环状年轮和细密放射状的白色纹理。髓部疏松,海绵状。体轻。气无,味微苦。

以片完整、黄白色、无杂质者为佳。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木栓层为10余列细胞。皮层有呈螺状或网状加厚的细胞群,内侧有纤维束断续排列成环,有时可见石细胞。韧皮部薄壁细胞含红棕色物质,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宽广。髓细胞有时显的单纹孔。本品皮层、韧皮部及髓部的薄壁细胞含细小的草酸钙砂晶。

化学成分西洋接骨木含接骨木花色素甙(sambicyanin)[1],花色素葡萄糖甙(cyanidol glucoside)[2],还含氢基酸(iridoid glucoside),莫罗忍冬甙(morroniside)[4]

药理作用接骨木煎剂灌胃20g(生药)/kg,对小鼠(热板法)有镇痛作用,作用强度次于吗啡,优于安乃近,服药后的小鼠呈安静状态。同属植物无梗接骨木Sambucus sieboldiana的水或醇提取物对小鼠注射有利尿作用,此作用并非由其中所含的无机盐引起;利尿同时常导致小鼠下泻。

鉴别理化鉴别 取本品粗粉5g,加水50ml,室温浸泡过夜后,滤过,滤液在60℃水浴中加热10min,趁热滤过,取滤液5ml于小试管中,密塞,强列振摇,产生强烈而持久的泡沫,持续10min以上。(检查皂甙)

性味味甘;苦;性平

归经归肝经

功能主治祛风利湿;活血;止血。主风湿痹痛;痛风;大骨节病;急慢性肾炎;风疹;跌打损伤;骨折肿痛;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或研末撒。

注意孕妇忌服。《品汇精要》:多服令人吐。

复方①治打损接骨: 接骨木半两,好乳香半钱,赤芍药、川当归川芎自然铜各一两。上为未,用黄蜡四两溶入前药末,搅匀,候温软,众手丸如大龙眼。如打伤筋骨及闪抐疼痛不堪忍者,用药一丸,好旧无灰酒一盏浸药,候药渍失开,承热呷之,痛绝便止。(《续本事方》)②治肾炎水肿: 接骨木三至五钱,煎服。 (《上海常用中草药》)③治创伤出血:接骨木研粉,外敷。 (《上海常用中草药》)④治漆疮: 接骨木茎叶四两,煎汤待凉洗患处。(《山西中草药》)

各家论述本草新编》:接骨木,入骨节,专续筋接骨,折伤酒吞,风痒汤浴。独用之以接续骨节固奇,然用之生血活血药中,其接骨尤奇,但宜生用为佳。至干木用之,其力减半,炒用又减半也。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金钩如意草

    药材名称金钩如意草拼音Jīn Gōu Rú Yì Cǎo别名水黄连、五味草、水金钩如意、地堇苗、大理紫堇来源罂粟科金钩如意草Coryolalls taliensis Franch.

  • 灵猫骨

    药材名称灵猫骨拼音Línɡ Māo Gǔ别名斑灵猫、香狸、灵狸、麝香猫、小灵猫、笔猫、灵狸来源食肉目灵猫科小灵猫Viverricula indica Desmarest,以骨骼、肉入药。生境

  • 樟梨

    药材名称樟梨拼音Zhānɡ Lí别名油梨来源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鳄梨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ersea americana Mill.采收和储藏:嫁接树3-4年后便可结果,实生树要5~6年结果,

  • 楮树白皮

    《中药大辞典》:楮树白皮药材名称楮树白皮拼音Chǔ Shù Bái Pí别名谷木皮(《吴普本草》),楮树皮(《别录》),谷白皮(《千金方》),楮白皮(《圣济总录》),构皮

  • 亚麻

    《中药大辞典》:亚麻药材名称亚麻拼音Yà Má别名鸦麻(《本草图经》),胡麻饭(《滇南本草》),山西胡麻(《植物名实图考》),山脂麻、胡脂麻(《中国药植志》),胡麻(《昆明民间常用

  • 山大刀

    《中药大辞典》:山大刀药材名称山大刀拼音Shān Dà Dāo别名大丹叶、暗山公(《生草药性备要》),暗山香、山大颜、吹筒管(《岭南采药录》),刀斧伤(《陆川本草》),血丝罗伞、大退七(《广

  • 鸡冠菜

    药材名称鸡冠菜拼音Jī Guān Cài别名凤尾菜来源药材基源:为红翎菜科植物鸡冠菜的藻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eristotheca papulosa(Mont.)J.Ag.[M.japonica

  • 乌药花

    药材名称乌药花拼音Wū Yào Huā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滇常山的花。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滇常山"条。功能主治治妇人红崩,水煎,点水酒服。摘录《中药大辞典》

  • 矮人陀

    《全国中草药汇编》:矮人陀药材名称矮人陀拼音ǎi Rén Tuó别名狗头七来源菊科矮人陀Gynura pseudo-china (L.) DC. [G. bodinieri Lev

  • 小白薇

    《中药大辞典》:小白薇药材名称小白薇拼音Xiǎo Bái Wēi别名白龙须、白薇(《滇南本草》),水辣子根、老妈妈针线包、蛇辣子、白藤、娃儿藤(《云南中草药》)。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萝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