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神农本草经》。为天仙子之别名,详该条。
丛书名。14卷。清·周学海撰。刊于1896年。《脉义简摩》8卷;《脉简补义》2卷;《诊家直诀》2卷;《辨脉平脉章句》2卷。周氏自称这四种“皆依旧义而衍释之。《简摩》,正义也;《补义》,余义也;《直诀》
2卷。又名《秘传常山敬斋杨先生针灸全书》。原题陈言撰(实系托名著作)。刊于1591年。本书内容与徐凤《针灸大全》基本相同,仅各节的编排次序互有先后,根据本书原刊在文字校勘上颇多错讹来看,似较徐书晚出。
见《本草纲目》。即葱白,详该条。
即捻子的俗称。因其形如钉状,故名。见捻子条。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野菊之别名,详该条。
见《陕西中草药》。为红毛七之别名,详该条。
出《诸病源候论》卷十。即痘疮。详该条。
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即无比薯蓣丸,见该条。
病名。见葛洪《肘后备急方》卷六。系指各种昆虫误入外耳道。应立即设法取出之。宜先选用油剂、葱汁、大蒜汁或氯仿液等滴耳,将昆虫杀死后取出,取出时切勿损及鼓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