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杂病源流犀烛

杂病源流犀烛

  • 杂病源流犀烛

    第1部分第2部分第3部分第4部分第5部分第6部分

  • 杂病源流犀烛

    书名。30卷。清·沈金鳌撰。刊于1773年。本书为《沈氏尊生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卷首载有《脉象统类》、《诸脉主病诗》。全书内容以介绍杂病为主,包括脏腑门、奇经八脉门、六淫门、内伤外感门、面部门、身形门

猜你喜欢

  • 经证

    伤寒病分类方法之一。伤寒病邪在某经的证候,如:太阳病的恶寒、头痛、发热;阳明病的身壮热、烦渴、自汗;少阳病的寒热往来、心胸烦闷,均属经证。

  • 报点

    又名报标。皮疹出现前先露出的点子。如麻疹初透,于发际头面部隐约可见红疹数点,一、二天后才陆续出现。

  • 蛔结痧

    痧证之一。《杂病源流犀烛·痧胀源流》:“蛔结痧,痧毒攻胃故蛔死,入于大肠与宿粪相结,腹中大痛,是为蛔结。又有痧毒入胃,胃必热胀之极,蛔不能存,因而上涌,乘吐而出;或蛔结腹痛,不大便,或入大肠由大便而出

  • 蝦蟆蛊

    病名。蛊毒病之一。《诸病源候论·蛊毒病诸候》:“其面色青白,又云其脉沉濡,病发时,咽喉塞,不欲闻人语,腹内鸣唤,或下或上,天阴雨转剧,皮内如虫行,手脚烦热,嗜醋食,咳唾脓血,颜色乍白乍青,腹内胀满,状

  • 不怕日草

    见《泉州本草》。为鹿角草之别名,详该条。

  • 酒毒发疽

    病名。出《证治准绳·疡医》四卷。即酒毒发。见该条。

  • 水疡

    病名。出《目经大成》卷二。即水疳。详该条。

  • 三捷汤

    《医学传心录》方。青皮、当归尾、香附、柴胡各一钱,官桂五分,槟榔、橘核、木通、赤茯苓各二钱,大茴香(微炒)、紫苏各七分,黄柏三分,炒荔枝核七个,生姜一片。水煎,空腹热服。治肝经湿热下注,不得泻越,或为

  • 外吹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五。即乳痈。旧说因儿吮乳熟睡,鼻孔凉气袭入乳房,与热乳凝结而成。实则由于吮乳熟睡致伤或咬伤乳头而感染生痈。详乳痈条。

  • 气痞

    病证名。①指表邪因误下入里,无形之邪结于心下,按之柔和不痛的痞症。《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②指气膈。多因忧思郁结所致。《医方考·痞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