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燥化痰
即润肺化痰。详该条。
即润肺化痰。详该条。
病证名。指小儿伤风咳嗽而吐痰涎的证候。多由风邪入于肺胃,入里化热,灼液成痰,痰结胸中,以致肺气不宣而成。《幼科金针》:“伤风嗽吐者,寒气滞于胸中,肺气不顺,连嗽不止而吐也。”常伴有发热、恶寒等全身症状
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指阴寒,阳指阳气。阴寒偏胜则阳气不振,导致脏腑的阳气衰微,便出现各种阳气不足的病证。
病名。见《本草纲目》卷二十金星草项下。即发背。详该条。
《医学衷中参西录》方。连翘30克,生石膏(捣细)18克,蝉蜕、炒牛蒡子各6克。水煎服。治胸中素蕴实热,又受外感,内热为外感所束,不能发泄,时觉烦躁,或喘,或胸胁疼,其脉洪滑而长者。若喘,倍牛蒡子;胸中
心神反映于血脉之中。心藏神,主血脉,故脉既为血之府,而神亦舍于其中。《灵枢·本神》:“心藏脉,脉舍神。”
病证名。见《寿世保元》卷八。多由风邪或虫蚁咬伤而致。症为骤然阴囊肿痛。可用蝉退半两煎水外洗,内服五苓散、灯草煎服。
病证名。庄复严《妇科百辨》:“妇人产后吞酸者何?曰此胃中积痰滞火所致。宜七气合二陈汤。”
见《本草从新》。为化橘红之别名,详该条。
见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为青风藤之别名,详该条。
指纹理。《灵枢·阴阳二十五人》:“两吻多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