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雅内编》卷一方。苍术(米泔浸透,陈壁土炒)八两,半夏(姜汁制)、柴胡、黄芩、厚朴(姜汁炒)、陈皮、炒枳实、羌活、苏叶、木通各四两,炒山楂、炒莱菔子各六两。为末,鲜荷叶煎汤,加神曲六两,打糊为丸,朱
病名。出《外科全生集》卷一。即油灰指甲。详该条。
病名。又作脾消。《世医得效方》卷六:“脾痛之证,饮食入腹,如汤浇雪,随小便而出,落于溷僻沟渠中,皆旋结如白脂,肌肤日益消瘦,……精神恍惚,口舌焦干,或阳强兴盛,不交而泄。”可用姜粉散、附子猪肚丸等方。
证名。指左半身不遂。见《中藏经·论痹》。简称左枯,又名左瘫。《类证治裁·中风》:“自丹溪以左枯属血虚,用四物汤。”参半身不遂、左瘫右痪条。
切脉指法。切脉时移动指位,左右寻找。《重订诊家直诀》:“寻推以诊广狭厚薄曲直也。”
五脏病邪之一。《灵枢·五邪》:“邪在心,则病心痛,喜悲,时眩仆。”《难经·十难》:“心脉大甚者,心邪自干心也。”
病证名。《银海精微》:“翳膜下生向上,谓之逆翳。”详逆顺生翳条。
温疫著作。1卷。清李炳撰于嘉庆五年(1800年)。作者对吴又可《温疫论》某些观点持不同意见,强调人的禀赋不同,感邪后有热化、寒化之别。不主张用达原饮治温疫,而立清气饮为治疫之主方。推崇大黄治疫,并倡大
病证名。即惊风后引起的水肿。《普济方》卷三百八十六:“惊水者,前后重叠受惊,致令心火燥盛,饮水过多,停积于脾,其候四肢肿,身上热,若其脉大者生,小者死。”治宜健脾利水。用五苓散合五皮饮。
即神聪,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