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服
指药汤不冷不热时服下。一般的补托、温养药均宜温服。现在多种性质的药汤都用温服法。
指药汤不冷不热时服下。一般的补托、温养药均宜温服。现在多种性质的药汤都用温服法。
见清·赵其光《本草求原》。即青皮,详该条。
【介绍】:明代医生。字天章。处州府(今浙江丽水)人。年幼时读《素问》、《灵枢》等医书,精通医术,晚年曾任太医院吏目。
五味之一。咸为水味,入通于肾,故为肾所主之味。《素问·宣明五气篇》:“咸入肾。”咸味药物多入肾经,有补肾填精或滋阴潜阳作用,前如鹿茸、海狗肾之类,后如龟版牡蛎之类。另外咸味药尚有软坚润燥通下作用,如芒
①见《本草纲目》。为蜈蚣之别名。②见《饮片新参》。为壁虎之处方名。各详该条。
即四乌鲗骨一芦茹丸,见该条。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即桑椹,详该条。
经穴名。代号sT41。出《灵枢·本输》。别名草鞋带。属足阳明胃经。经(火)穴。位于足背踝关节前横纹的中点,约与外踝尖相平,当趾长伸肌腱与长伸肌腱之间凹陷处。布有腓浅神经,腓深神经和胫前动、静脉。主治头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二。因湿热凝聚而成。生于小腿之下,跟骨之上。初如核桃,色红漫肿,微胀痛,脓宜速溃,迟则脓毒伤筋。早期治同外痈;若迟溃则伤筋脉。治同无头疽。
五液之一。又称口津。与唾合称涎唾或唾液。具有滑润口腔和帮助消化的作用。涎为脾液。《素问·宣明五气》:“脾为涎。”脾胃正常则津足,口中和,不燥不渴,食而知味。脾胃虚寒则冷涎上涌,口淡泛恶;胃火炽盛则涎少
证名。亦称脊强。见《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指脊椎肌肉、筋脉强急。多因督脉、膀胱经脉病变所致。《杂病源流犀烛》:“脊背强,灵枢云,督脉之别,名曰长强,其病实,则脊强。”又曰:“足太阳之脉病,则腰脊强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