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新修本草》。为槲叶之别名,详该条。
见《珍珠囊》。即灯心草,详该条。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莸之别名,详该条。
即疏肝。详该条。
病证名,又名齿伤。《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斗齿乃被打伤动摇也。宜蒺藜根灰敷之。”若出血者,宜云南白药掺之。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即钩藤,详该条。
证名。即怕热。①外感热病反映于外的一种证候。如:伤寒阳明病的外证为“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见《伤寒论·阳明病篇》)。其他如“阳明温病”亦“但恶热,不恶寒”(见《温病条辨》)。②见于内伤疾患。
治理血分病的方法。包括补血、凉血、温血、祛瘀活血、止血等。详各条。
病名。见梁翰芬《眼科讲义》。即睥肉粘轮。详该条。
①见清·汪连仕《采药书》。为土大黄之别名。②见苏州医学院等《中草药手册》。为景天三七之别名。各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