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热痿

热痿

痿证之一。指痿证由内热所致者。见《医学纲目》卷十七。多因内热灼阴耗血,筋失濡养所致。症见身热骨蒸,筋骨痿软,不能步履等。治宜滋阴清热,补肝肾,强筋骨等。方用虎潜丸加减。

猜你喜欢

  • 外消散

    《证治准绳·幼科》集一方。大黄、牡蛎各半两,朴硝二钱。为末,每次一至二钱,取活田螺洗净后,放清水内养一夜,去螺,用水调药,涂患处;若阴囊浮肿,车前子煎汤,候冷调敷。治婴儿初生十日,外脐突或痛或不痛,痛

  • 掣引

    喻其作用有如掣物引提上升的治法。即升举中气。如补中益气汤之治疗气虚下陷之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气虚宜掣引之。”

  • 旋螺突起

    病名。见《张氏医通》卷八。又名旋螺尖起外障、翳如螺盖、旋螺翳、螺盖翳、旋螺外障。一般由蟹睛结瘢而来。症见“乌珠高而绽起如螺”(《张氏医通》),色青白,或带黑色,影响视力,重者可致盲。类今之角膜葡萄肿。

  • 托踏

    自我推拿方法。两手向上托起,两足稳站在地,静心宁神。《红炉点雪·却病延年一十六句之术》:“托踏应无病法:双手上托,如举大石;两脚前踏,如履实地。以意内顾,神气自生,筋骨康健,饮食消融。”

  • 黑牛膝

    见《云南中草药》。为紫金龙之别名,详该条。

  • 滋补济阴丸

    《类证活人书》卷四方。熟地黄五两,山萸肉、山药各三两,茯苓、泽泻、牡丹皮、芍药、地骨皮、龟板各二两,黄柏、知母、青蒿、五味子各一两二钱半,牛膝、杜仲各一两五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服三至五钱,早空心白

  • 在颊部的后方,耳根前方的部分。《灵枢·五色》:“蕃者,颊侧也。”

  • 寒泻

    病证名。又名寒泄。见《证治要诀》卷八。多因寒气内袭,脾阳虚衰所致。《时病论》卷三:“盖寒泻致病之原,良由感受乎寒,寒气内袭于脾,脾胃受寒则阳虚,虚则不司运用,清阳之气,不主上升,反下陷而为便泻。故所下

  • 经行辄头痛

    病证名。见《张氏医通》。即经行头痛。详该条。

  • 睥翻粘睑

    病名。《证治准绳·杂病》:“乃睥翻转贴在外睑之上,如舌舐唇之状。乃气滞血涌于内,皮急系弔于外,故不能复转。”即风牵睑出。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