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瓜蒂

瓜蒂

《全国中草药汇编》:瓜蒂

药材名称瓜蒂

拼音Guā Dì

别名丁香、甜瓜蒂、香瓜蒂

来源葫芦甜瓜属植物甜瓜Cucumis melo L.的果梗,其种子也作药用。甜瓜盛产期,剪取青绿色瓜蒂阴干即可。

性味苦,寒。有毒。

功能主治催吐,退黄疸。用于食积不化,食物中毒,癫痫痰盛;外用治急、慢性肝炎,肝硬化。

用法用量2~5分,制成散剂,内服催吐;外用适量,纳鼻孔中。

注意体弱及有心脏病者忌用。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瓜蒂

药材名称瓜蒂

拼音Guā Dì

别名甜瓜蒂(陶弘景),瓜丁(《千金翼方》),苦丁香(《本草衍义补遗》),甜瓜把(《山东中药》)。

出处《本经》

来源葫芦科植物甜瓜果蒂。6~7月间,采摘尚未老熟的果实,切取果蒂,阴干。

生境分部全国大部地区均产。

性状干燥的果蒂,其果柄略弯曲,上有纵棱,微皱缩;连接果实的一端渐膨大,即花萼的残基。表面黄褐色,有时带有卷曲的果皮。质柔韧,不易折断。气微,味苦。以干燥、色黄、稍带果柄者为佳。

化学成分蒂含喷瓜素。

药理作用对胃肠道的影响。实验动物内服甜瓜素Melotoxin后,有呕吐及下痢的症状,但皮下或静脉注射时则无反应。因此甜瓜素刺激胃感觉神经后,反射地兴奋呕吐中枢而引起上述症状。有谓甜瓜根可作催吐或利尿剂。

性味苦,寒,有毒。

①《本经》:"味苦,寒。"

②《别录》:"有毒。"

归经入脾、胃经。

①《本草经疏》:"入手太阴,足阳明、太阴经。"

②《本草汇言》:"入手、足阳明经。"

③《本草再新》:"入心、脾二经。"

功能主治吐风痰宿食,泻水湿停饮。治痰涎宿食,壅塞上脘,胸中痞梗,风痰癫痫,湿热黄疸,四肢浮肿,鼻塞,喉痹。

①《本经》:"主大水,身面四肢浮肿,下水,杀蛊毒,咳逆上气,及食诸果,病在胸腹中,皆吐下之。"

②《别录》:"去鼻中息肉,疗黄疸。"

③《日华子本草》:"治脑塞热齆,眼昏,吐痰。"

④《纲目》:"吐风热痰涎。治风眩、头痛、癫痫,喉痹,头面有湿气。"

⑤《本草再新》:"泻心火,健脾土,利湿消水,止头痛衄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8~1.5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搐鼻。

注意体虚、失血及上部无实邪者忌服。

①《伤寒论》:"诸亡血、虚家,不可与。"

②《本草衍义补遗》:"胃弱者勿用。病后,产后宜深戒之。"

复方①治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粳,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者,此为胸中有寒也,当吐之:瓜蒂一分(熬黄),赤小豆一分。上二味,各别捣筛,为散已,合治之,取-钱匕,以香豉一合,用热汤七合,煮作稀糜,去滓,取汁和散,温顿服之,不吐者,少少加,得快吐乃止。(《伤寒论》瓜蒂散)

②治风涎暴作,气塞倒卧:甜瓜蒂(曝极干),不限多少,为细末。量疾,每用一、二钱匕:腻粉一钱匕,以水半合同调匀,灌之。服之良久,涎自出,或涎未出,含砂糖一块,下咽,涎即出。(《本草衍义》)

③治诸风膈痰,诸痫涎涌:瓜蒂炒黄为末,量人以酸薤水一盏调下,取吐。(《活法机要》)

④治风痢、缠喉风、咳嗽、遍身风疹、急中涎潮:瓜蒂不限多少,细碾为末,壮年一字,十五(岁)以下及老怯半字,早晨井花水下,一食顷,含砂糖一块,良久涎如水出;年深,涎尽有一块如涎,布水上如鉴矣。涎尽,食粥一、两日。如吐多困甚,咽麝香汤一盏即止矣。麝细研温水调下。(《经验后方》)

⑤治发狂欲走:瓜蒂末,井水服一钱,取吐。(《圣惠方》)

⑥治齁喘痰气:苦丁香三个为末,水调服,吐痰即止。(《朱氏集验医方》)

⑦治太阳中暍,身热疼重而脉微弱,此以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致。又治诸黄:瓜蒂二七个,锉,以水一升,煮取五合,去渣顿服。(《金匮要略》一物瓜蒂汤)

⑧治黄疸目黄不除:瓜丁细末如一大豆许,内鼻中,令病人深吸取入,鼻中黄水出。(《千金翼方》瓜丁散)

⑨治癊黄黄疸及暴急黄:瓜蒂、丁香各七枚,小豆七粒。为末,吹黑豆许刁:鼻中,少时黄水出。(《食疗本草》)

⑩治湿家,头中寒湿,头疼鼻塞而烦者:瓜蒂末,口含水,搐一字许入鼻中,出黄水。(《类证活人书》)

⑾治鼻中息肉:陈瓜蒂一分,捣罗为末,以羊脂和,以少许敷息肉上,日三用之。(《圣惠方》瓜蒂膏)

⑿治牙齿痛:瓜蒂七枚,炒黄碾散,以麝香相和,新绵裹,病牙处咬之。(《圣济总录》瓜蒂散)

⒀治疟,无问新久:瓜蒂二七枚,捣,水渍一宿服之。(《千金方》)

临床应用治疗急性黄痘型传染性肝炎:㈠口服法:取未成熟的甜瓜蒂6克(干品),装入小口瓶内,加开水100毫升,浸10分钟后加热,待瓶口微微出气约3~4分钟,即将瓶口塞紧;10天后取出过滤3~4次,经高压灭菌3~4小时(借以减少副作用)后始可服用。每日2~3次食后服,10个月至3岁小儿每次1毫升,4~12岁2毫升,成人5毫升。或用生瓜蒂50克,玄胡650克,公丁香350克,共研细末,加入白糖350克,淀粉200克,葡萄糖500克,混合制成蜜丸(每丸含瓜蒂25毫克)。日服2次,每次半丸。小儿酌减。㈡鼻腔吸入法:将在7、8月间剪下之瓜蒂把阴干,用文火焙黄,研粉分包,每包0.1~0.15克。用时取1包分成4~6等分,于晨起空腹时每隔20~30分钟从两鼻孔各吸入一等分,经40分钟至1小时许鼻腔便流出黄色分泌液,每隔5~7天(视体质情况)用l包,4包为一疗程。吸入深度以至中鼻道为宜;如吸得过深,会引起上呼吸道刺激症状,个别还可能产生发热。吸药时宜取俯卧、侧卧或坐位。临床共治151例,除年老体弱及小儿单用瓜蒂液或丸口服外,其余均并用鼻腔吸入法;重症患者加用其它中药、静脉输液等。结果治愈(症状消失,肝脾回缩至正常或稳定,肝功能复查2次完全恢复正常)者占93.33%,好转(症状明显减轻,肝功能好转)者占6.67%。平均治愈日数34.77天。普遍在吸药1~2次后食欲增进,黄疸消退;一般吸药3~5次(平均3.17次)即可治愈,计:食欲增加平均6.43天,肝脾回缩正常23.29天,肝功能恢复正常(黄疸指数11.88天,转氨酶及其它项目25.63天),副作用:吸入后鼻粘膜易干燥,有时可引起少量鼻血,另有单用瓜蒂液口服观察103例,结果在10天内治愈昔占46.6%,15天内治愈者达92.2%;肝肿恢复至肋缘下1.5厘米以内,在30天内者占35.92%,在40天内者占97.09%;黄疸在5天内消失者占70.87%,10天内消失者为95.14%;尿三胆试验阳性及肝功能异常的病例,治疗后全部恢复正常。追踪观察1~2年未发现肝硬化或死亡病例。治疗中未见副作用。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关东丁香

    药材名称关东丁香拼音Guān Dōnɡ Dīnɡ Xiānɡ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木犀科植物关东巧玲花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yringa pubescens Turcz

  • 三十六荡

    《中药大辞典》:三十六荡药材名称三十六荡拼音Sān Shí Liù Dànɡ别名老君须;鸡骨香、双飞蝴蝶(《南宁市药物志》),土细辛、藤叶细辛、哮喘草、关腰草、芒尾蛇、毛

  • 山黄皮

    《全国中草药汇编》:山黄皮药材名称山黄皮拼音Shān Huánɡ Pí别名假黄皮、野黄皮来源芸香科山黄皮Clausena dentata (Willd.)Roem.,以根、叶入药。

  • 凤尾搜山虎

    《全国中草药汇编》:凤尾搜山虎药材名称凤尾搜山虎拼音Fènɡ Wěi Sōu Shān Hǔ别名多羽节肢蕨、地蜈蚣、搜山虎、爬地虎、过山龙来源蕨类水龙骨科凤尾搜山虎Arthromeris m

  • 檵花

    《中药大辞典》:檵花药材名称檵花拼音Jì Huā别名纸末花,鸡寄(《植物名实图考》),白清明花(《福建民间草药》),土墙花(《湖南药物志》)。出处《植物名实图考》来源为金缕梅科植物檵花的花。

  • 王瓜子

    《中药大辞典》:王瓜子药材名称王瓜子拼音Wánɡ Guā Zǐ别名赤雹子(《本草衍义》),马雹儿子(《濒湖集简方》),土瓜仁(《本草汇言》)。出处《药性论》来源为葫芦科植物王瓜的种子。秋季采

  • 刺南蛇藤

    药材名称刺南蛇藤拼音Cì Nán Shé Ténɡ别名爬山虎(《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出处《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卫矛科植物刺南蛇藤的根、果实或茎。春、秋割

  • 假茶辣

    《全国中草药汇编》:假茶辣药材名称假茶辣拼音Jiǎ Chá Là别名亚洛轻[傣语]、大苦木、臭子来源楝科浆果楝属植物灰毛浆果楝Cipadessa cinerascens (Pell

  • 地乌

    《全国中草药汇编》:地乌药材名称地乌拼音Dì Wū别名林阴银莲花、黑地雷、地雷、金串珠来源毛茛科地乌Anemone flaccida Fr. Schmidt,以根入药。生境分部长江中下游各地

  • 蛇不见

    药材名称蛇不见拼音Shé Bú Jiàn来源药材基源:为鸢尾科植物单苞鸢尾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risanguifuga Y.T.Zhaoex X. L. Xue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