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指头顶部骨损伤。见《医宗金鉴》卷八十八。证治详见脑骨伤条。
《灵枢经》篇名。禁,是禁止没有把握地乱医乱治;服,就是服从既定治疗法则的指导。本篇主要说明针灸的知识是很渊博的,首先要通晓经络和输穴的原理才能掌握病变的规律和施行针刺的原则。
证名,出《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指小便之后滴沥不尽的病症,多因肾虚膀胱冷所致。《圣济总录》卷九十二:“虚劳小便余沥者,肾气虚弱,而膀胱不利故也,膀胱不利,则气不能化,气不化,则水道不宣,故小便后有
小儿五脏病的证候表现。《小儿药证直诀·五藏病》:“肝病,哭叫目直,呵欠,顿闷项急。心病,多叫哭惊悸,手足动摇,发热饮水。脾病,困睡,泄泻,不思饮食。肺病,闷乱哽气,长出气,气短喘息。肾病,无精光畏明,
见《寓意草》。即恶阻。详该条。
《张氏医通》卷十三方。沉香、木香各半两,半夏曲(姜汁、竹沥汁制)四两,黄连(姜汁炒)、甘草各一两,人参、白术、茯苓各三两。为细末,甘草煎汤泛丸,梧桐子大,每服二钱,空腹淡姜汤送下。治脾虚热痰堵塞,膈气
推拿手法。①见《保生秘要》。用手指指腹或掌根在穴位上作轻柔缓慢的环形移动,仅在体表皮肤上旋围摩擦,不带动深层肌肉组织。常用于头额、腹部及手掌部。《厘正按摩要术·立法》:“运则行之,谓四面旋绕而运动之也
见小儿推拿秘旨条。
出《御药院方》。为洋金花之别名,详该条。
经外奇穴名。位于小腿前外侧足三里直下1~2寸间,压痛明显处。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深部有腓深神经及胫前动、静脉。主治急、慢性阑尾炎,急、慢性肠炎,下肢麻痹或瘫痪,足下垂等。直刺1.5~2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