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疡医准绳》卷四。即腓腨发。见该条。
病证名。见《证治汇补》卷五。又名气虚喘逆。指肺气或元气不足所致的气喘。《症因脉治》卷二:“气虚喘逆之因,或本元素虚,或大病后、大劳后,失于调养,或过服克削,元气大伤,则气虚喘逆之症作矣。”症见身倦懒怯
经穴别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即渊腋,见该条。
①见《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三。指脐带。②指膀胱。
见《南方主要有毒植物》。即地菍根,详该条。
证名。指骨痿。《医宗必读·痿》:“肾痿者,骨痿也。”详骨痿条。
眼的八廓名称之一。用相应脏腑的功能命名者。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一:“乾为白珠,络通大肠之腑,脏属于肺……,肺与大肠相为表里,主分泾渭,上运清纯,下输糟粕,曰行健廓。”因大肠与肺输转运行不息而得名。
即经血停止。多指经闭,或指月经净后。
病证名。明·倪维德《原机启微》:“人有昼视通明,夜视罔见,虽有火光月色终不能睹物者何也?答曰:此阳衰不能抗阴之病,谚所谓雀盲者也。”由于白昼阳盛,虽阳衰亦能明视,夜则阴盛,故阳气虚衰不能抗阴而夜视罔见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命门。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