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指妊娠临月,忽然两目失明。由孕后阴虚,伏热在内,肝经热毒上攻于目所致。症状急骤,卒然视物不见,并头痛项肿,不能转颈等。宜清热熄风。急以天门冬饮子(天冬、知母、茺蔚子、五味子、防风、茯苓、川羌、
拇指的简称。
治法之一。治疗下焦湿热所致淋证的方法。症见少腹急满,小便深赤,溺时涩痛,淋沥不畅或癃闭不通等。常用方药有八正散、石苇散,及瞿麦、篇蓄、滑石、木通、车前草、石韦、茯苓、海金砂等。
【介绍】:明医家。号青城山人。通儒精医。曾摘录《内经》之微旨,研习王叔和脉理之奥秘,以五行为基础,体一元而通变,并述养生之道,著成《太素张神仙脉诀玄微纲领宗统》、《太素脉》二卷。后有刘伯祥注解本,分别
泛指月经方面各种病症的总称,包括经期、经量、经色和经质等的异常,或经期及其前后出现各种明显症状。经期异常的,常见有经行先期,经行后期,经行先后无定期。经量异常的如月经过多、月经过少、月经时多时少。经色
养生类著作。清·胡宗鹤编撰。1卷。书中引录《素问》、《庄子》及朱子、李东垣、嵇叔夜、孙思邈、丘处机等名家之言,讨论精神、情志、起居、饮食等因素对人体寿命的影响,并从精、气、神、形的关系及其与寿命的内在
指引起气机紊乱的九种致病因素。《素问·举痛论》:“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九气不同,何病之生?”其中炅即暑热,劳指过劳。
古病名。出《素问·五常政大论》。又称注病。疰有转注和留住的意思,指一些具有传染性和病程迁延的疾病。《金匮翼·诸疰》:“疰者,住也。邪气停住而为病也。皆因精气不足,邪气乘之,伏于筋脉,流传藏府,深入骨髓
①见《昆明民间常用草药》。为透骨香之别名。②见《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雪药之别名。各详该条。
【介绍】:明代医家。字士怡。江苏昆山人。精于医术,尤长于伤寒。根据张仲景的著述,吸取过去各家的有关论述,编成《伤寒会通》一书,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