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广西本草选编》。为三白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为千日红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疡科选粹》卷五。即虎口疔。见该条。
病名。见《五十二病方·疽》。《灵枢·痈疽》:“热气淳盛,下陷肌肤,筋髓枯,内连五脏,气血竭,当其痈下,筋骨良肉皆无余,故命曰疽。疽者,上之皮夭以坚,上如牛领之皮。”据历代文献记载,宋以前之疽,仅指无头
【介绍】:明代医生。字鸣韶。江苏靖江县人。年轻时学儒,后弃儒学医。中年时医术渐精,曾搜集古代及近代医学著述,编写有《脉辨正义》,已佚。
见《临证指南医案》。为续断之处方名,详该条。
证名。指两颧骨部呈现鲜红之色。出《灵枢·五阅五使》。《景岳全书·面病》:“两颧鲜赤,如脂如缕而余地不赤者,此阴虚也。”多因肝肾阴亏,虚阳上孚所致。治宜滋阴降火为主。方用八仙长寿丸、九补阴丸等。亦有心火
见《江西民间草药验方》。为琴叶榕之别名,详该条。
出《范汪方》。即地肤苗,详该条。
出《遵义府志》。为鱼腥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