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医学分科之一。参见金疮肿科条、十三科条。
病证名。见《东医宝鉴·喘证》。①指喘证久延不愈者。多表现为正气虚衰,痰饮壅阻的证候。《丹溪心法·喘》:“凡久喘之证,未发,宜扶正气为主;已发,用攻邪为主。”②指久病气短不能接续,似喘非喘者。《医学入门
出《汉英韵府》。为破布叶之别名,详该条。
指脾脏周围的一种组织。《难经·四十二难》:“脾重二斤三两,扁广三寸,长五寸,有散膏半斤。”有人认为散膏可能是胰腺。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鳖甲之别名,详该条。
见《妇人良方大全》卷十七。即胞衣。详该条。
证名。出《银海精微》。指患眼遇风痒极者。详目痒条。
又称战舌。舌头颤动。多因内风或酒毒所致。舌淡红或淡白而蠕蠕微动,多属心脾两虚,血虚生风;舌紫红而颤动,多属肝风内动,热极生风;舌紫红,挺出颤动,可见于酒精中毒。
【介绍】:见史堪条。
古病名。出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即疥疮。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