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黄氏锦囊喉科集注》。多由风火炽盛,肝经火灼而发。症见颈项两边伴喉内肿起,形如枣核,按之如石硬,日久挤紧咽喉,微痛,饮食不下,痰促气满。治宜驱风解毒,消肿散结。用龙胆泻肝汤,或生黄柏、连翘、银
出《丹溪心法》。即乳积。详该条。
推拿方法名。即点脊法。见该条。
出《集韵》。即五谷虫,详该条。
推拿穴位。出《小儿推拿广意》。位于左手中指远端指骨的尺侧边。用掐法,能止吐。《厘正按摩要术·立法·掐法》:“端正在右者,中指端右侧,掐之止吐。”《小儿推拿广意·中卷·杂症门》:“眼左视,掐右端正穴。”
病证名。出《素问·痹论》。又名湿痹。详湿痹条。
书名。20卷。宋·王璆撰。原刊于1196年。日本·宽政11年时,日人千田恭(子敬)以其所藏钞本与荻子元所藏元刻本互校,并补入《医方类聚》中王璆选方编成。全书共31门,重点介绍各科病证的治疗,共选100
脾所主之肌肉为脏腑的外卫,循行于皮肤之中的卫气为体表之外卫,合称两卫。《灵枢·九针十二原》:“方刺之时,必在悬阳,及与两卫。”
《杂病证治新义》方。菖蒲、黄连、远志、胆南星、半夏、天竺黄、钩藤、僵蚕、龙齿。水煎,化服磁朱丸。治诸痫。重症加牛黄、全蝎。
见温疫论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