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黄之一。《圣济总录》卷六十一:“爪黄之病,口苦舌干,身体急强,面目俱黄,行履不得,言语狂乱,四肢疼痛,发即便走。”治用灸烙法,内服瓜蒂散等方。参黄疸有关条。
见《随息居饮食谱》。即鸦片,详该条。
书名。4卷。明·薛己撰。刊于1571年。卷1载疮疡诊候辨证共21论;卷2~3以病证为纲,分论全身各部疮疡共30余病的证治,并附验案;卷4总列疮疡各证治疗方剂。现有《薛氏医案》本。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一。即面黑子。详该条。
病证名。《诸病源候论·癥瘕病诸候》:“有人胃气虚弱者,食生鱼,因为冷气所搏,不能消之,结成鱼瘕,揣之有形状如鱼是也,亦有饮陂湖之水,误有小鱼入人腹,不幸便即生长。亦有形状如鱼也。”参见瘕条。
病证名。见《秘传眼科龙木论》。又名红膜。指眼生膜障,其血丝红赤稠密者称赤膜。
应用对皮肤具有刺激性的药物敷贴于腧穴或病变部位,使之局部充血或起泡的治疗方法。《针灸资生经》:“治疟之方甚多,……乡居人多用旱莲草推碎,置于手掌上一夫当两筋中,以古文钱压之,系之于故帛,未灸即起小泡,
【生卒】:十二世纪【介绍】:南宋医生。丹徒(今江苏镇江附近)人。曾治愈宋高宗赵构太子疳疾,并任太医院御医。后世亦以医著名。
见伤寒括要条。
①指胃。《灵枢·胀论》:“胃者,太仓也。”以其容纳水谷,故名。②经穴别名。《灵枢·根结》载:“太阴根于隐白,结于太仓。”后《针灸甲乙经》等书列作中脘穴之别名,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