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累济散

累济散

雷击散,见该条。

猜你喜欢

  • 余霖

    【生卒】:十八世纪【介绍】:清代著名医家。字师愚。江苏常州人。少业儒,屡试不第,遂弃儒攻医,博览医书。乾隆年间,曾旅居安徽桐城。因其父染时疫,为群医所误而亡,归里奔丧,检视所用方剂,皆治伤寒剂,因而研

  • 奶疳

    出《婴童百问》。即脾疳,详该条。

  • 下士

    周代医疗工作者的一种职称。参见医师条。

  • 阴寒白喉

    白喉症型之一。见《全国名医验案类编》卷九。指素禀阳虚,传染阴毒而发的白喉。其症喉间初见白点,继则白块满喉,饭粒可进,惟饮水及咽津则痛甚,身微热,四肢厥逆,脉缓无神,舌苔灰白而滑,宜以破阴助阳为治,用四

  • 血陷

    痘疹五陷证之一种。《痘疹精详》:“血陷之证,与紫陷相似,须要详辨。血陷透顶通红,不带紫色。紫陷属血热必气粗,身热,口渴,烦躁,治宜凉血为主;血陷属气虚,气弱不能统血,故血僭居气位,痘也红而陷也,见症必

  • 顾锡

    【介绍】:清代医家。字养吾。桐乡(在安徽桐城北)人,长于眼科,撰《银海指南》一书(1810年刊行),结合自身经验,参照古书,用方多宗张景岳,用药宗徐之才。

  • 小儿热厥

    病证名,小儿厥证之一,又名小儿阳厥。系由邪热过盛,阳气内郁,不能透达四肢而见手足厥冷,出现热极似寒或真热假寒之象。《血证论》:“……伏火之厥,则厥后微露热形,口不和,便不溏,小便不清,心中疼热,烦躁不

  • 骨热体瘦

    病证名。见《幼幼新书》。病初骨热,销烁阴液,耗劫真精,致使肌体羸瘦,面色萎黄,腹脐时痛,胸膈满闷不食。宜猪肚丸(木香、黄连、生地、青橘皮、银柴胡、鳖甲),常服退黄长肌,进食解虚劳,行滞气,利关节。

  • 养济院

    宋代医疗福利设施。据载系专门为供给四方宾客及士族患病所需药品和食物而设立的机构。

  • 水土不服

    初到一个地区,由于自然环境和生活习惯的改变,暂时未能适应而出现的各种病状。如食欲不振、腹胀、腹痛泄泻或月经不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