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卫生杂兴》。即芭蕉油,详该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罗锅底之别名,详该条。
出《素问·水热穴论》。即肾俞五十七穴,见该条。
见《草药手册》。为胃友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明儿科医家。字南旸。云间(今上海松江县)人。少业儒,后改习医。熟谙家传“翁仲仁《痘疹金镜录》”,讲究潜玩,按之施治,并参酌时宜,活人甚多。后又以己验添翁氏书中之未备,成《痘疹金镜录补遗》3卷
证名。为外伤引起内脏损伤的总称。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八。因跌扑、碰撞、挤压所致。临床多见有胸胁及腹部内脏受伤。前者证见胸胁疼痛或窜痛、胀满,呼吸、咳嗽均牵掣疼痛,甚或咳血、吐血,喘促不能平卧,烦躁不安
指药物的气味性能之猛烈程度最轻者。《素问·五常政大论》:“小毒治病,十去其八。”
即痰包。详该条。
病名。即指疔。详该条。
见六种新编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