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又名盗汗。详该条。
《鸡峰普济方》卷二十二方。郁金、黄柏、黄连各半两,巴豆十五个,松脂六两,清油一两。前四味为粗末,将清油炼熟,细细入松脂散尽,再细细入前药末,熬,以杨柳枝搅至滴水成珠收膏,外敷患处。治疮疖肿疼。
《医宗说约》卷五方。威灵仙一两,蝉蜕、川芎、当归(原书缺量)、麻黄(春用七钱,秋用九钱,夏用五钱,冬用一两二钱)。先用羊肉一斤煎汤代水,去羊肉,入诸药更煎,去渣,早、中、晚分三次服完,用羊肉、好酒过口
出《野菜笺》。为芥菜之别名,详该条。
见《江苏南部种子植物手册》。为救必应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冲阳,见该条。
见《湖南药物志》。为乌泡刺叶之简称,详该条。
见《桂海虞衡志》。即沉香,详该条。
症状名。指火郁于内,而见神志昏乱,心神不宁,惊惶不安状态。《素问·至真要大论》:“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
臀部。《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感于寒,则病人关节禁固,腰脽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