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潜镇条。
病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三。即肘后痈,见该条。
古病名。《罗氏会约医镜》卷七:“有嗌疽,俗名走马喉痹。”喉痹的一种。详该条。
耳的部位。《冷庐医话》卷四:“……铜挖刺通耳底,流血不止……。”耳底,古人泛指耳窍的深部,似指今之外耳道深部及鼓膜等部分。
指木、火、土、金、水五类自然事物及其运动。中国古代思想家用日常生活中习见的上述五类事物来说明自然万物的起源和多样性的统一,这种哲学思想早见于《左传》、《国语》和《尚书·洪范》等书中。战国时代,五行说颇
病证名。见《通俗伤寒论·秋燥伤寒》。即凉燥。详该条。
即乳滞、食积的治疗方法。见《幼科类萃》。详调小儿脾胃条。
肝主疏泄,太过与不及皆为肝气不和。症见急躁易恐,胸胁胀满,甚则作痛,少腹胀痛,妇女则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等;亦可影响脾胃而出现呕恶、泄泻等消化不良症状。治以疏肝理气为主。
病证名。指伤寒病的太阴、少阴、厥阴证而言。参见太阴、少阴、厥阴条。
金代医官职称。承办帝王服用汤剂药物等事的官吏,官阶正八品。参见御药院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