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气主降
同胃主降浊。详该条。
同胃主降浊。详该条。
鼓膜之俗称。在耳孔之底,系传导声音之重要器官。参见耳及皮膜条。
运气术语。出《素问·五常政大论》。征为火音,故上征指少阴君火或少阳相火司天。
见《友渔斋医话六种》条。
【介绍】:金代医生。太医院判官。1200年(承安五年)曾赴西夏为桓宗李纯佑母治风病。
出《本草经集注》。即桃茎白皮,详该条。
针刺手法。指捻转时以大指向前为主,如饿马无力之状,故名。《针灸大成》:“其补者有饿马摇铃:用右手大指、食指捻针头,如饿马无力之状,缓缓前进则长,后退则短。”
出《新修本草》。为荩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续名医类案》卷十八。即子瘄。详该条。
导便法之一。用猪胆汁加入醋少量,和匀,灌入肛门内(见《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适用于病后或老年、新产,因肠胃津液不足,大便秘结,体虚不任攻下者。
出《素问·血气形志篇》。指循行经过下肢的六条经脉,包括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