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同大肠虚冷。详该条。②指一般虚寒性泄泻。下利稀薄,完谷不化,便次增多,兼见食少、四肢冷、腰痠、怕冷、苔白润、脉沉迟。多与脾肾虚寒有关。
见《本草纲目拾遗》。即橘络,详该条。
见阴郄条。
出《太平圣惠方》第九十一卷。亦称痱子,即疿疮。见该条。
病名。《诸病源候论》卷二十:“腹中痛在脐旁,名曰盘疝。”多由感寒气滞所致。治宜散寒理气,用芍药甘草汤加肉桂、香附。
见神应经条。
病证名。《叶氏女科证治》:“经来成块如葱白色,或如死猪血黑色,头昏目暗,口唇麻木,此虚冷也,药忌寒凉,急服内补当归丸(方见经来成块条)。”
出《本草拾遗》。为芜荑之别名,详该条。
即膜原。《灵枢·岁露论》:“其内搏于五脏,横连募原。”详膜原条。
【介绍】:南北朝至隋初医生,河内野王(今河南境内)人,精于诊脉,善用针灸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