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沈时誉条。
流痰病的一种。见《疡科心得集》卷中。多为先天不足,三阴亏损,或有所伤,致使气血凝滞所致。多发于小儿,常见于大腿内侧或外侧处。初起全身寒热间作、食少、困倦、无力、面黄、形体消瘦,腰痛腿酸,朝轻暮重,甚则
病名。《陈素庵妇科补解》:“经行,因事暴怒,气逆而厥。怒伤肝,肝藏血,因而崩注。但和肝气、清肝火,养肝血,则病自愈。宜柴胡抑肝散(柴胡、青皮、香附、丹皮、焦栀、当归、川芎、白芍、生地、炒蒲黄、荆芥、棕
二十三蒸之一。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详二十三蒸条。
病证名。因骨热而致的劳气。见《幼幼新书》。其症渐瘦弱,不食。若发热,多惊者,宜黄芪丸,壮气补虚。心神烦躁,不眠者,用胡黄连散。参劳气、骨热体瘦条。
见《江西民间草药验方》。为琴叶榕之别名,详该条。
见《内蒙古中草药》。为糙苏之别名,详该条。
出清·吴鞠通《解儿难》。即本脏自病痉。详该条。
【介绍】:见李惺庵条。
见邹氏纯懿庐集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