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蚝的异体字。参见蚝壳条。
病名。见清·佚名《眼科易知》。即睥生痰核。详该条。
证名。《症因脉治》卷一:“腋痛者,在两胁之上,奶旁外侧,痛连缺盆,肺经症也。若在腋之下,原是胁痛,而非腋痛。”致病原因,有外感、内伤之别。外感多因风寒、燥热等邪侵肺所致;内伤多因郁怒伤肝、积热熏肺或肾
经外奇穴名。出《幼幼新书》。位于足底,当涌泉穴后1寸处。主治崩漏,头痛,眩晕,足底痛等。直刺0.3~0.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指申时。《素问·脏气法时论》:“肝病者,……下晡甚。”参见十二时条。
脐带的别名。
病名。见《伤科汇纂·凡例》。即脱臼,见该条。
见《贵州民间药物》。为铜锤草之别名,详该条。
出《素问·热论》。即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和太阴经、少阴经、厥阴经的合称。并按十二经脉的走向分为手六经和足六经。《伤寒论》以六经及其所属脏腑的生理病理症状等,作为外感热病辨证分型的纲领。参见六经辨证条
即小儿回春丹,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