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的总称。《医述·阳经分经腑》:“三阳病在经者,可汗而已。”“三阳病入腑者,可下而已。”参见六经病条。
见伤寒准绳条。
见《矿物学与丹药》。为白石脂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洋虫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疡医准绳》卷四。即发于内踝处的附骨疽。《外科真诠》卷上:“内踝疽生于足踝近腕之处,内属三阴经,外属三阳经,俱有寒湿下注。血凝气滞而成。初起坚硬漫肿,皮色不变,时时隐痛,难于行立。”并可成脓,
见《苏州本产药材》。为青娘子之别名,详该条。
出《本草纲目》。为扁青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喉舌备要》:“此症发在口唇,形如鱼口,气出不臭,痰涎不收,是乃脾经发来热毒。上唇属脾,下唇属胃。”治宜清热解毒。参见驴嘴风,鱼口风等条。
【介绍】:见王馥原条。
痰带青而多泡沫,多为肝经风痰;痰多白沫,无力作咳,咳则气促,多属肺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