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草豆蔻丸

草豆蔻丸

内外伤辨》卷下:草豆蔻丸

药方名称草豆蔻丸

处方豆蔻(面裹煨,去皮取仁)枳实(麸炒黄色)白术各30克大麦蘖(面炒黄色)半夏(汤洗七次,日干)黄芩(刮去皮,生)神曲(炒黄色)各15克 干生姜橘皮青皮各6克 炒盐1.5克

制法上药研极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主秋冬伤寒冷物,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白汤下。

摘录内外伤辨》卷下

脾胃论》卷下:草豆蔻丸

药方名称草豆蔻丸

处方泽泻0.3克(小便数减半)柴胡0.6~1.2克(消息胁痛多少用)神曲姜黄各1.2克当归身 生甘草甘草青皮各1.8克桃仁(汤洗,去皮、尖)2.1克 白僵蚕吴茱萸(汤洗去苦烈味,焙干)益智黄耆陈皮人参各2.4克半夏3克(汤洗七次)草豆蔻仁4.2克(面裹烧,面熟为度,去皮用仁)麦蘖面(炒黄)4.5克

制法上药十八味,同为细末,桃仁另研如泥,再同细末一处研均,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脾胃气虚,恶风怕寒,耳鸣,腰背疼痛,鼻息不通,不闻香臭,额寒脑痛,目眩,食入反出,心胃疼痛,咽膈不通,四肢厥逆,身体沉重,不能转侧,头项转动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白开水送下。

摘录脾胃论》卷下

《圣惠》卷二十八:草豆蔻丸

药方名称草豆蔻丸

处方豆蔻半两(去皮),桂心半两,丁香3分,高良姜半两(锉),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人参半两(去芦头),白茯苓3分,诃黎勒3分(煨,用皮),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白豆蔻半两(去皮),陈橘皮2两(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为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劳,脾胃气弱,痰饮不散,呕逆不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以姜、枣汤送下。

摘录《圣惠》卷二十八

《片玉心书》卷五:草豆蔻丸

药方名称草豆蔻丸

处方豆蔻(面包煨去油)1钱,陈皮6钱,泽泻1钱,半夏1钱,桃仁(去皮尖)7粒,麦芽(炒)2钱半,神曲(炒)4钱,柴胡4钱,姜黄4钱。

制法上为末,汤浸蒸饼为丸。

功能主治小儿外感风寒,内伤冷物,胃气当心而痛,啼哭闷绝,手足冷,或吐或不吐,以热手按摩则止者。

用法用量白汤送下。

摘录《片玉心书》卷五

丹溪治法心要》卷三:草豆蔻丸

药方名称草豆蔻丸

处方白豆蔻3钱,白术1两,三棱1两,草豆蔻1两,半夏1两,砂仁5钱,片姜黄5钱,枳实5钱,青皮5钱,良姜(一作干姜)5钱,陈皮5钱,桂皮5钱,丁香5钱,蓬术5钱,木香5钱,藿香5钱,小草5钱。

制法生姜蒸饼为丸。

功能主治肥人胃脘当心痛,或痞气在中脘不散。

用法用量每服60-70丸,白汤送下。

摘录丹溪治法心要》卷三

《圣惠》卷十八:草豆蔻丸

药方名称草豆蔻丸

处方豆蔻1两(去皮),白术半两,当归1两(锉,微炒),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黄耆3分(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吴茱萸1分(汤浸7遍,焙干,微炒),高良姜半两(锉),厚朴半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细末,以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热病后,脾胃气冷,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粥饮送下。

摘录《圣惠》卷十八

《圣惠》卷二十九:草豆蔻丸

药方名称草豆蔻丸

处方豆蔻1两(去皮),木瓜半两,当归3分,前胡1两(去芦头),人参1两(去芦头),赤茯苓1两,桂心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白术1两,槟榔1两,诃黎勒1两(煨,用皮)。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劳心腹痞满,胁下妨闷,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生姜汤送下。

摘录《圣惠》卷二十九

《圣惠》卷四十八:草豆蔻丸

药方名称草豆蔻丸

处方豆蔻1两(去皮),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茴香子1两(微炒),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白术1两,桂心1两,干姜1两(炮裂,锉),青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芎藭1两,川乌头1两(炮裂,去皮脐),木香1两,吴茱萸1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七疝,四肢寒冷,脐下妨痛,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以热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四十八

《圣惠》卷五十:草豆蔻丸

药方名称草豆蔻丸

处方豆蔻(去皮)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远志(去心)1两,桂心1两,细辛1两,干姜(炮裂,锉)1两,川椒(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五膈气,饮食难下,胸膈噎闷,四肢不利。

用法用量不拘时候,含1丸咽津。

摘录《圣惠》卷五十

《圣惠》卷五十:草豆蔻丸

药方名称草豆蔻丸

处方豆蔻1两(去皮),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缩砂1两(去皮),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干姜半两(炮裂,锉),枳实半两(麸炒微黄),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桂心半分,鸡舌香半两,槟榔半两,木香半两,当归半两(锉,微炒)。

制法上为末,以水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五膈气,脾胃久冷,呕吐酸水,脾腹(疒丂)痛,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热酒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

圣济总录》(人卫本)卷四十四:草豆蔻丸

药方名称草豆蔻丸

处方豆蔻(去皮)1两,干姜(炮)1两,桂(去粗皮)1两,诃黎勒皮(焙)半两,甘草(炙)3分,白茯苓(去黑皮)3分,人参3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久虚,不下食,痰逆恶心;脾胃久冷,气攻心腹,肠鸣胀满。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原书文瑞楼本作“豆蔻丸”。

摘录圣济总录》(人卫本)卷四十四

圣济总录》卷—一八:草豆蔻丸

药方名称草豆蔻丸

处方豆蔻仁1两,丁香1两,麝香1分,藿香叶半两,桂(去粗皮)半两,零陵香半两,莎草根(去毛)半两,木香半两,白芷半两,当归(切,焙)半两,槟榔(锉)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鸡头子大。

功能主治心脾蕴热,随气上熏,发为口臭。

用法用量每含化1丸,咽津液,日3丸。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

猜你喜欢

  • 白斑散

    药方名称白斑散处方细辛6g,白芷3g,雄黄3g。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祛风。主白癜风。用法用量用醋调匀,外搽。摘录《古今名方》

  • 大壮气丸

    药方名称大壮气丸处方白术半两,干姜半两,半夏曲半两,桂心半两,当归(酒浸)半两,白豆蔻(焙)半两,丁香半两,甘草(炙)1钱半。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功能主治产后恶心。用法用量每服1丸,细嚼

  • 豆附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豆附丸药方名称豆附丸处方肉豆蔻(炮)白茯苓(焙)附子(炮,去脐)各120克木香(不见火)干姜(炮)肉桂(去粗皮)各60克丁香(不见火)30克制法上药为细末,姜汁、面糊为丸,如

  • 加减守效丸

    药方名称加减守效丸别名加减守病丸处方苍术(泔浸,盐炒)1两,南星(炮)1两,白芷1两,山楂肉1两,川芎半两,橘核(炒)半两,半夏(洗)半两,神曲(炒)半两,海藻(洗垢)3钱半,吴萸(炒)3钱半。制法上

  • 菖姜汤

    药方名称菖姜汤处方人参5钱,肉桂2钱,半夏3钱,白术1两,茯神5钱,菖蒲1钱,良姜5分。功能主治癫痫。用法用量水煎服。10剂愈。摘录《辨证录》卷四

  • 黑枣丁香汤

    药方名称黑枣丁香汤处方大黑枣7个(去校)功能主治治胃寒呕吐;寒疟。用法用量将每个大黑枣内纳入丁香1只,煮烂去丁香,再将枣连汤空腹时服下。备注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医学从众录》卷三补。摘录《种福堂公

  • 固齿牢牙散

    药方名称固齿牢牙散处方虎骨1两(火煅),青盐(用嫩槐枝等分,同炒黄色)1两,细辛5钱(末)。制法上为散,后匀。功能主治固齿牢牙。主用法用量擦牙。摘录《回春》卷五

  • 单兵散

    药方名称单兵散处方白槟榔1个(鸡心大者)。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脚气冲心。子痫。用法用量用童便、生姜汁、温酒共半盏,调作一服。不拘时候。摘录方出《证类本草》卷十三引《简要济众》,名见《产科发蒙》卷二

  • 苦茄散

    药方名称苦茄散处方苦茄种1两,甘草(炙)1两。制法上为细散。功能主治发背未溃,身体寒热。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甘草汤调下。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一

  • 两感夺命汤

    药方名称两感夺命汤处方麻黄、桂枝、杏仁、附子、细辛、甘草。功能主治两感伤寒。用法用量水煎服。2日,加葛根,黄连;泄,加干姜、白术、茯苓;谵言,加石膏;3日,加柴胡、黄芩、囊缩而厥,加吴萸。摘录《怡堂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