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饼灸
即隔饼灸,见该条。
即隔饼灸,见该条。
【介绍】:见窦杰条。
①《证治准绳·幼科》集七方。山楂肉三两,石碱三钱,半夏一两,阿魏半两。阿魏醋浸,余药为末和丸,白开水送下。治小儿食积、肉积,腹中胀满。②《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四方。阿魏(醋化)、山楂各一两,黄连
【生卒】:?~1187【介绍】:宋代医家。字子和。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早年从父学儒,其后专心钻研医书,尤致力于伤寒,晚年撰《伤寒补亡论》20卷。
经外奇穴名。见《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位于小腿外侧,当腓骨小头后缘下方凹陷处。主治腓神经痛,膝关节炎,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或瘫痪。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药物剂型之一。用不同浓度的乙醇为溶媒,提取药材中醇溶性成分而制成的澄明液体制剂。如牙痛水(成药)即为此剂型。
见广州部队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玉龙鞭之别名,详该条。
见清·汪嘉谟《胎产辑萃》。即打胎。
指气候寒凉。《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大凉反至……火气遂抑。”
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苦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膻中,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