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婴童百问》。即心疳。见该条。
①病证名。①消渴病之一。《诸病源候论·消渴病诸候》:“内消病者,不渴而小便多是也。由少服五石,石热结于肾内也。”《千金要方》卷二十一:“内消之为病,当由热中所作也。小便多于所饮。令人虚极短气。夫内消者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鸡屎藤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隋代医生。撰有《赵赞本草经》一卷。
针具名。指铜质所制的针具。估计我国在青铜器时代已开始应用。
《华佗神医秘传》卷三方。蟾酥一钱,半夏、羊踯躅各六分,川乌、胡椒、川椒各一钱八分,荜拨三钱。为末,每服半分,陈酒调服。用于痈疽疮疡施刀前的麻醉。
【介绍】:见崔嘉彦条。
见《外科正宗》卷一。即黍米寸金丹,见该条。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肾蕨之别名,详该条。
二十四节气之一。《灵枢·九针》:“右胁应秋分。”古人喻人之形体与节气相应。右胁在节气与秋分相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