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5卷。清·王孟英撰于1852年。卷1~2选辑《内经》、《伤寒杂病论》中有关温热病的论述,并引录前人的注文以阐明一些温热病病原、证候及治法;卷3~4采辑叶天士、陈平伯、薛生白、余师愚等研究温热病、
见《陕西中草药》。为九牛造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①指水肿以气滞为主者。《丹溪心法·水肿》:“气肿者,皮厚,四肢瘦削,腹胁胀膨。”多因气滞湿郁水凝所致。治宜理气化湿,消肿除满,用橘皮煎丸、加味枳术汤、控涎丹、推车丸、增损流气饮等方。参见水肿条
综合性医书。明·李梴编撰。刊于1575年。本书以《医经小学》为蓝本,参考诸家学说分类编纂而成。内容包括医学略论、医家传略、经穴图说、经络、脏腑、诊法、针灸、本草、外感病、内伤病、内科杂病、妇人病、小儿
病证名。《叶氏女科证治》:“形瘦素无他症,而过期经行者,此气血不足也,宜服十全大补汤。如食少而脾胃素弱,过期经行者,此气衰血少也,宜服异功散合芎归汤,兼服地黄丸。”
望诊内容之一。络脉,指浮络,即浅表的小血管丛,包括掌大鱼际络脉、耳后络脉等。诊察络脉的色泽和充盈度,结合皮肤的冷暖,有助于了解脏腑气血病变。《灵枢·经脉》:“凡诊络脉,脉色青则寒且痛,赤则有热。胃中寒
古刺法名。十二刺之一。又称阴阳刺。《灵枢·官针》:“偶刺者,以手直心若背,直痛所,一刺前,一刺后,以治心痹。刺此者,傍针之也。”指治疗心气闭塞,如心胸痛一类疾病的针刺方法。其法用手按其胸背,当痛处所在
①见《陕西中草药》。为土贝母之别名。②见《广西本草选编》。即苦地胆。③见《四川中药志》。为金果榄之别名。各详该条。
脉学著作。《周氏医学丛书脉学四种》之一。8卷。清·周学海撰于1892年。作者阐述脉理,主张由博返约,执简驭繁。但又认为当时流行的《濒湖脉学》过于简略,于脉理无所发明,遂参阅有关文献五、六十种,并结合个
病证名。指产后由于瘀血入于肺经,出现咳逆气急,口鼻黑气的症状。吴悔菴《秘传内府经验女科》:“若瘀血入于肺,咳逆气急,口鼻黑色,或鼻中血出乃属危候,宜二味参苏饮加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