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准绳·幼科》集三方。生地黄、赤芍药、川芎、当归、防风各半两,黄芩一钱半。为粗末,水煎服。治血热生疮,遍身肿痒。
病名。癖的别称。见《太平圣惠方·癖气》。《圣济总录》卷七十三:“聚于两胁间,有时而痛是也。以其僻在肋下,故名癖气。”详癖条。
见《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为火绒草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汪副护条。
指人身水谷、气、血、髓所汇聚之处。《灵枢·海论》:“人有髓海(脑)、有血海(冲脉)、有气海(膻中)、有水谷之海(胃)。凡此四者,以应四海也。”详各该条。
即瞳仁。《孟子·离娄上》:“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汉·刘熙《释名》卷二:“童子,或曰眸子。”
同腮。《灵枢·杂病》:“顑痛,刺手阳明与顑之盛脉出血。”
病证名。出《肖山竹林寺妇科》。多因肾水涸竭,肺津焦燥,产后血气已损,肾阴肺津耗竭所致。症见舌黑如尘,心闷发烧,口燥,耳焦唇青。治宜滋养阴液。用增液汤加知母、鲜石斛等。也有主张用春泽汤(猪苓、泽泻、茯苓
《辨证录》卷二方。玄参三两,沙参二两,白芥子三钱,茯苓、熟地黄各一两,山茱萸、麦门冬各五钱,五味子一钱。水煎服。治头面肿痛,口渴心烦,一旦卒中,手足抽搐,言语不出,口眼歪斜。
出《神农本草经》水蛭条。即经闭。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