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虚痢

虚痢

病名。指体虚患痢或痢久致虚的病证。有因气虚血虚、房劳伤、痢久虚滑等不同。《医学入门》卷五:“虚痢困倦,谷食难化,腹微痛或大痛,并无努责。血虚淡红,通玄二八丹;日久,四物汤加升麻香附侧柏叶;房劳伤精血成毒者,肾气丸虚劳挟痢者,香连猪肚丸;凡痢经下后,痛坠不减,虚坐努责,及久不愈者,皆阴血虚也,胃风汤去桂加熟地主之;气虚色白,如鼻涕冻胶,四君子汤理中汤俱加木香肉桂厚朴茯苓。”参见痢疾阴虚痢疾虚滑痢滑痢劳痢条。

猜你喜欢

  • 玉枕

    经穴名。代号:BL9.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后头部,当枕外粗隆上缘外侧,脑户穴旁开1.3寸处。一说在脑户穴旁开1.5寸处(《循经考穴编》)。布有枕大神经分支和枕动、静脉。主治头痛,目眩

  • 虚火眩晕

    病证名。《症因脉治·内伤眩晕》:“若肝肾之真阴不足,龙雷之火,上冲清道,亦令人头旋眼黑。此阴火上冲,而为虚火眩晕之症。”属火冲眩晕之一种类型。详火冲眩晕、阴虚眩晕、肾虚眩晕等条。

  • 眼赤痛

    病证名。双眼赤而肿痛。《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二:“夫肝气通于目,脏内有热,与胸膈痰饮相搏,熏渍于肝,热气冲发于目,故令眼赤痛。”治宜清热泻肝之剂,如小防风汤(《证治准绳》:大黄、栀子、甘草、赤芍、当归、

  • 实热

    外感病邪化热入里,邪气盛正气足时所表现的证候。如高热、烦渴引饮、便秘或腹痛拒按、尿黄赤,苔黄干,脉数实等。治以清泻实热为大法。参见实热证条。

  • 简明中医学

    书名。①河北新医大学医教部编。内容包括中医基本知识,常用中草药简介、常见证候、疾病的治疗共三部分。书中对病证的分型比较简括,治疗选方切于实用,并收集了各地的一些医疗经验和单方验方。1971年由人民卫生

  • 豌豆疮

    出明·万全《家传痘疮心法》。即痘疮。详该条。

  • 李言少

    【介绍】:宋代医生。生平不详。著《婴孩病源论》1卷,已佚。

  • 五精

    指五脏所藏的精气。《素问·宣明五气篇》:“五精所并:精气并于心则喜,并于肺则悲,并于肝则忧,并于脾则畏,并于肾则恐。”

  • 发泉

    见《医说》。指指缝中因搔痒,成疮,血溅出不止者。

  • 三叉明棵

    见《河南中草药手册》。为猪毛菜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