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验方新编》卷五。婴幼儿夏暑季节,腹泻,排出物如水样。多因感受暑湿之邪,浸渍肠胃所致。其症多兼小便赤涩或小便不通。治宜清暑利湿,用四苓散加木瓜、木通、车前子。
治法之一。用甘淡渗湿药物使湿邪从小便排出的方法。临床用于泄泻清稀、小便不利、舌苔白、脉濡等偏湿证候,常用茯苓、猪苓、泽泻、薏苡仁等。
即清宣金脏法,见该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山枝仁之别名,详该条。
见《东北资源植物手册》。为老鹳草之别名,详该条。
解剖名。又名泪窍。《银海精微》:“大眦有窍,名为泪堂。”指上下眼弦鼻侧端之小孔窍,今称泪点,为泪液排泄通道之起点。即泪小管的开口。
【介绍】:见王德森条。
指阴茎或者性机能。如“阳事不举”、“阳事衰弱”。
即肌腠。《素问·生气通天论》:“陷脉为痿,留连肉腠。”详肌腠条。
证名。出《素问·至真要大论》。详小便黄赤、小便赤涩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