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清·高学山撰。作者认为喻嘉言《尚论篇》各条文中,多有似是而非、未尽恰当之处,遂反复详辨,并以“辨似”为书名。全书辨注颇详。高氏认为“伤寒诊法,惟以形、症、声、色,合之浮、大、数、动、滑、沉、涩、
古代眼科手术器械。见《目科正宗》。多用老竹制成(见图48)。用以治疗睑废、倒睫拳毛等。图48
证名。指两颧骨部呈现鲜红之色。出《灵枢·五阅五使》。《景岳全书·面病》:“两颧鲜赤,如脂如缕而余地不赤者,此阴虚也。”多因肝肾阴亏,虚阳上孚所致。治宜滋阴降火为主。方用八仙长寿丸、九补阴丸等。亦有心火
尿道外口。《景岳全书·杂证谟》:“通塞法,凡败精干血或溺孔结垢,阻塞水道,小便胀急不能出者,令病人仰卧,亦用鹅翎筒插入马口。”
病名。多由时病热毒不清引起。《重楼玉钥续编》:“舌根生痈,红而且肿。”甚至连喉肿痛。治宜清热凉血解毒。可选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等加减。参见舌痈条。
儿科五脏病证治之一。心主惊,故病多惊悸哭叫,手足动摇,神乱不安等。心热则壮热,心胸热,口中气热,欲就冷,目上窜,目内赤,合面而睡,咬牙,欲言不能。实则发热,烦渴,叫哭,喜仰卧,惊搐。治宜清心泻热,用泻
出《新修本草》。即栗子,详该条。
出《素问·痿论》。①病理名。痿蹙的病机之一。《素问·痿论》:“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②病名。指阳痿。如《临证指南医案·阳痿》华岫云按:“更有湿热为患者,宗筋必弛纵而不坚举。”
见《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天津南开医院)。柴胡9~15克,黄芩、半夏、木香、郁金、车前子、木通、栀子、生大黄(后下)各9克,茵陈15克。水煎服。功能舒肝理气,清热利湿。治湿热型急性胆囊炎,右胁持续性
指针刺误伤五脏的后果。《素问·四时刺逆从论》:“刺五脏,中心一日死,其动为噫;中肝五日死,其动为语;中肺三日死,其动为咳;中肾六日死,其动为嚏欠;中脾十日死,其动为吞。刺伤人五脏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