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清心条。
见《广西中药志》。为莎草之别名,详该条。
经验方。见《中西医结合治疗骨与关节损伤》(武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当归尾、姜黄、紫荆皮各120克,细辛、大黄、生川乌、皂角、肉桂、透骨草、丁香、白芷、红花各60克。为细末,以蜂蜜或凡士林调成软膏,外
见《陆川本草》。为鸭脚木皮之别名,详该条。
人体部位名。《伤科补要》卷二:“凡人手指有三骱。”即指关节。
通阳虚。一般指气虚或命门火衰,症见畏寒、肢冷,面色白,倦怠、气短、大便溏薄,小便清长等。《注解伤寒论·辨脉法》:“寸口脉微,名曰阳不足。”所指为阳虚表气不固的脉象。
指耳,详该条。
《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卷七十八方。黄芩二两,红花、苏木、黄连、羌活、薄荷、炒栀子、香附、生地黄、当归赤芍药、木贼、甘草、川芎各一两,大黄五钱。为粗末,每服五钱,水煎,食后服。治妇女逆经,血随气行,
【介绍】:宋代人,兼通医学。熙宁中(1068~1077年)邠州(今陕西彬县)地方官。撰《阴毒形证诀》1卷,已佚。
相当于颊车穴。又称曲隅。《灵枢·杂病》:“顑(顋)痛,刺足阳明曲周动脉见血,立已。”马元台注:“此穴在耳下曲额端,动脉环绕一周,故曰曲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