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妇人良方大全》卷十三。又各胎不长养、荫胎、卧胎。多因漏红伤胎,漏红虽止,但胎儿发育受阻;或孕妇素体虚弱;或有宿疾,脾胃不和,气血不足,胎失滋养,以致孕至五、六个月,腹形明显小于妊娠月份。宜补益气血
病证名。见《审视瑶函》。又名混睛、混障症。《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混睛之证,初起白睛混赤,渐生赤脉,遮漫乌睛,或白或赤,漫珠一色,白忌光滑如苔,赤忌赤脉外散,其证初起则先痒后痛,渐致碜涩泪出,羞
病名。《素问·生气通天论》:“劳汗当风,寒薄为皶。”指颜面及鼻部发生的红色丘疹。类似酒皶。参见该条。
出《本草经集注》。又名土木瓜、光皮木瓜。为蔷薇科植物榠樝Chaenomeles sinensis(Thouin)Koehne的果实。分布华东及江西、湖北、广东、广西、四川、陕西等地。酸,平。祛湿,舒筋
见《广西中草药》。为鸭跖草之别名,详该条。
眼的五轮之一。见《秘传眼科龙木论》。即两眦。《银海精微》:“心属火,曰血轮。在眼为二眦。”故眦部的疾患多与心、小肠有关,详眦条。
清热法之一。是清血分热邪的治法。适用于热性病热入血分,迫血妄行,症见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神昏谵语,舌色紫绛,或斑色紫黑等。常用方药如犀角地黄汤。
《普济本事方》卷六方。好黄连(去须)不计多少。研细末,剉冬瓜肉研取自然汁,和成饼子,阴干再为末,再用汁浸和,如是七次,即用冬瓜汁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以冬瓜汁煎大麦仁汤送下。治消渴。
儿科著作。清·费启泰撰。5卷。刊于1659年。本书专论痘疹的辨证原则和治疗法。作者认为古人治痘之法,多有所偏,特别是略于攻下、解毒、凉血、清火诸法,因而根据个人的经验体会写成此书。书中除讨论了一些具体
10卷。旧题清·叶桂释义。撰于1745年。作者注释《本事方》的重点是该书所记载的药物配伍、药性和归经等内容。原系稿本,1814年由叶氏曾孙叶澹安校勘原文后予以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