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药物生产辨》。为菊花药材之一种,详菊花条。
出《本草纲目》。又名石碱、花碱、水碱。为从蒿、蓼等草灰中提取之碱汁,和以面粉,经加工而成的固体。咸、苦,温。软坚,消积。①治积块,噎膈反胃。内服:3~9克,入丸、散。②治疣赘,研末调敷;虫牙痛,研末填
出《灵枢·忧恚无言》。即鼻孔。详该条。
即太阳经病。见《伤寒医诀串解》卷一。详见该条。
【介绍】:见何其伟条。
见《东北动物药》。即瓦楞子,详该条。
见黄帝明堂经条。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苦地胆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为薏苡仁之别名,详该条。
见《证治准绳·幼科》初生儿头面肢体皮肤发赤,多因胎中感受热毒所致。治宜清热和血用清热解毒汤。如小儿出生之初,由于皮肤娇嫩,骤与外界接触,出现鲜红色斑者,数天后可自行消退,不必药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