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三叉苦

三叉苦

药材名称三叉苦

拼音Sān Chā Kǔ

别名三桠苦、小黄散、鸡骨树、三丫苦、三枝枪、三叉虎

来源芸香吴茱萸属植物三叉苦Evodia lepta (Spreng.)Merr.,以入药。全年可采,根洗净,切片晒干备用;叶阴干备用。

原形态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3米,全株味苦。树皮灰白色或青灰色,光滑,有淡黄色的皮孔。茎粗大,多分枝。3小叶复叶对生,叶柄长3~18厘米;小叶纸质,矩圆状披针形,长6~12厘米,宽2~6厘米,先端长尖,基部渐窄而成一短柄,全缘或不规则浅波状,有腺点,两面光滑无毛。夏季开黄白色小花,花梗纤细,伞房状圆锥花序腋生,有近对生而扩展的枝。花单性,4数,花瓣有腺点;雄花的雄蕊较花瓣长,退化子房短小;雌花子房密被毛,退化雄蕊较花瓣短。蓇葖果2~3,顶端无喙,外果皮暗黄褐色至红褐色,半透明,有腺点。种子卵状球形,黑色。

生境分部生于村边、溪边及低山、丘陵灌丛中,或山沟疏林中。分布于我国南部各省区。

化学成分叶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α-蒎烯、糖醛。根显生物碱反应。

药理作用抑菌试验:本品对福氏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止痛。防治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中暑,治感冒高热,扁桃体炎,咽喉炎,肺脓疡,肺炎,疟疾,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腰腿痛,胃痛,黄疸型肝炎,断肠草钩吻)中毒。外用治跌打扭伤,虫蛇咬伤,痈疖肿毒,外伤感染,湿疹,皮炎。

用法用量根0.3~1两,叶3~5钱。外用适量,鲜叶捣烂或煎汤洗患处,也可阴干研粉调制软膏搽患处。

复方1、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感冒:三叉苦4斤,野菊花金银花各3斤,加水100斤,煎至60斤,供100人口服,每日1次,连用3~5天。

2、感冒高热、流行性感冒:三叉苦根或茎、鸭脚木根或茎各1斤,加水煎取3000毫升,过滤,浓缩至1000毫升。每服60毫升,每日1~2次。

3、外阴瘙痒:三叉苦叶、鸭脚木叶、榕树须(气根)、乌桕叶各1两,薄荷叶5钱,煎水洗患处。

4、痈疖肿毒:三叉苦叶2份,山大颜叶1份,了哥王根皮、叶1份,马交儿根1份,捣烂,用45%乙醇浸透,外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重症同时配服清热解毒的中草药。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猜你喜欢

  • 栗寄生

    药材名称栗寄生拼音Lì Jì Shēnɡ别名柃寄生、螃蟹脚、吊兰、胡龙须、方叶子、樟木寄生、油茶寄生、梅子寄生、三稔寄生出处栗寄生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云:"栗寄生,云南栗树上有之。长条下垂,扁茎密

  • 诃子叶

    《中药大辞典》:诃子叶药材名称诃子叶拼音Hē Zǐ Yè出处《纲目》来源为使君子科植物诃子的叶片。化学成分含莽草酸、去氢莽草酸、奎宁酸、阿拉伯糖、果糖、葡萄糖、蔗糖等。还含鞣质约10%。功能

  • 粉霜

    《中药大辞典》:粉霜药材名称粉霜拼音Fěn Shuānɡ别名白雪(《抱朴子》),水银霜、白灵砂(《纲目》),白粉霜(《药材资料汇编》)。出处《品汇精要》来源为轻粉的精制品。生境分部产湖北、浙江、河北等

  • 白鸡肫

    药材名称白鸡肫拼音Bái Jī Zhūn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矩圆叶卫矛的根和果。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onymus oblongifolius Loes.et Rehd.采收和储藏:根,全年均

  • 鞭叶耳蕨

    药材名称鞭叶耳蕨拼音Biān Yè ěr Jué英文名Marginate Sorus Shield fern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鳞毛蕨科植物鞭叶耳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

  • 土细辛

    《全国中草药汇编》:土细辛药材名称土细辛拼音Tǔ Xì Xīn别名马辛、马细辛、马蹄细辛、马蹄香、水马蹄来源为马兜铃科细辛属植物杜衡Asarum forbesii Maxim. 或其同属多种植物的全草

  • 娑罗子

    《中国药典》:娑罗子药材名称娑罗子拼音Suō Luó Zǐ英文名SEMEN AESCULI别名梭罗子来源本品为七叶树科植物七叶树Aesculus chinensis Bge.、浙江七叶树Ae

  • 霸王根

    《中药大辞典》:霸王根药材名称霸王根拼音Bà Wánɡ Gēn出处《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来源为蒺藜科植物霸王的根。春、秋采挖,晒干。用时切段。原形态灌木,高约1米。根粗壮,外皮棕

  • 胜红蓟

    《全国中草药汇编》:胜红蓟药材名称胜红蓟拼音Shènɡ Hónɡ Jì别名咸虾花、白花草、白花香草、白花臭草、柠檬菊、七星菊、白毛苦、猫屎草、脓泡草、胜红药、消炎草来源菊

  • 莲座蓟

    《全国中草药汇编》:莲座蓟药材名称莲座蓟拼音Lián Zuò Jì别名食用蓟来源菊科莲座蓟Cirsium esculentum (Sievers)C. A. Mey.,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