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上树咳

上树咳

《中药大辞典》:上树咳

药材名称上树咳

拼音Shànɡ Shù Ké

别名瓜核草

出处《广西中药志》

来源为水龙骨科植物骨牌蕨全草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茎细长如铁丝,横走,淡绿色,疏被鳞片,基部鳞片圆形,向上部为钻状披针形,有粗齿。叶一型,近肉质,有极短柄或几无柄,叶片卵状披针形,长6~10厘米,中部宽为1.5~2.5厘米,先端尖,基部短楔形,叶脉网状。孢子囊群生于叶片中部以上,近主脉,圆形,黄棕色,径2~3毫米,幼时有盾状隔丝覆盖。

生境分部生于阴湿的石壁或树上。分布云南、贵州及华南等地。

性味微苦甘,性子,无毒。

归经入肺、小肠二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水,除烦清肺气。治淋沥癃闭,热咳,心烦。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8钱。

注意寒症忌用。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上树咳

药材名称上树咳

拼音Shànɡ Shù Hāi

英文名rostrate Lepidogrammitis

别名桂寄生、骨牌草、瓜核草、金锁匙

出处出自《广西中药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骨牌蕨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epidogrammitis rostrata(Bedd.) Ching[Pleopeltis rostrata Bedd.]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植株高4-10cm。根茎横生,细长如铁丝,淡绿色,自基部向上疏被钻状披针形鳞片,边缘有粗齿。叶近二型或一型,远生;有极短的柄或几无柄;叶片肉质,卵状披针形,长6-10cm,中部宽1.5-2.5cm,先端短尖,基部短楔形;叶脉网状,内藏1小脉,少有分叉。孢子囊群背生叶片中部以上,在中脉两侧各成1行,接近主脉,通常分离;幼时有盾状隔丝覆盖。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附生于海拔200-1700m的山坡树干或岩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贵州、西藏等地。

性味微苦;甘;平

归经肺;小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尿;止咳;除烦;解毒消肿。主小便癃闭;淋沥涩痛;热咳;心烦;疮疡肿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24g。

注意寒症忌用。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小飞蓬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飞蓬药材名称小飞蓬拼音Xiǎo Fēi Pénɡ别名破布艾、鱼胆草、竹叶艾、臭艾、小山艾来源本品为菊科飞蓬属植物小飞蓬Erigeron canadensis L.,以全草或鲜叶入

  • 球序鹅掌柴

    药材名称球序鹅掌柴拼音Qiú Xù é Zhǎnɡ Chái英文名root fo Glomerule Schefflera别名七加皮、五加皮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球序鹅掌

  • 小叶金花草

    药材名称小叶金花草拼音Xiǎo Yè Jīn Huā Cǎo别名石孔雀尾(《陆川本草》),仙鸡尾、金粉蕨(《广西中兽医药桩》),串鱼草、人头草,金花草(《云南中草药选》),小金花草、火汤蕨、

  • 红对节子

    《中药大辞典》:红对节子药材名称红对节子拼音Hónɡ Duì Jiē Zǐ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忍冬科植物卵叶荚蒾的根。原形态卵叶荚蒾,又名:藤草、高梁花。直立灌木。小枝平滑无毛

  • 竹蠹虫蛀末

    《中药大辞典》:竹蠹虫蛀末药材名称竹蠹虫蛀末拼音Zhú Dù Chónɡ Zhù Mò别名竹蛀屑(《圣惠方》)。出处《纲目》来源为竹蠹虫科昆虫竹蠹虫幼

  • 小草寇

    药材名称小草寇拼音Xiǎo Cǎo Kòu英文名Small Galangal别名直穗山姜出处始载于《海南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姜种植物小草寇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lpinia henryi

  • 大叶鸡菊花

    药材名称大叶鸡菊花拼音Dà Yè Jī Jú Huā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大叶斑鸠菊的根皮或茎、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ernonia uolkameriifolia (Wall.)DC.采收和储

  • 野苦荬菜

    药材名称野苦荬菜别名苦荬菜[江苏.福建]、秋苦荬菜、墓头回[江苏]、牛舌菜、稀须菜、盘儿草、山林水火草来源菊科野苦荬属植物野苦荬菜Ixeris denticulata (Houtt.) Stebb.

  • 白石榴根

    《中药大辞典》:白石榴根药材名称白石榴根拼音Bái Shí Liu Gēn出处《福建中草药》来源为石榴科植物白石榴或重瓣白石榴的根。性味《福建中草药》:"苦涩,微温。&q

  • 花红叶

    《中药大辞典》:花红叶药材名称花红叶拼音Huā Hónɡ Yè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林檎的叶。功能主治《滇南本草》:"治小儿疮疥。"用法用量外用: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