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刺苞南蛇藤

刺苞南蛇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刺苞南蛇藤

药材名称刺苞南蛇藤

拼音Cì Bāo Nán Shé Ténɡ

别名爬山虎

来源卫矛科南蛇藤属植物刺苞南蛇藤Celastrus flagellaris Rupr.,以根、茎果实入药。全年采根,春秋割取茎,秋采果实,晒干。

性味甘,平。

功能主治祛风湿,活血止痛。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0.5~1两。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刺苞南蛇藤

药材名称刺苞南蛇藤

拼音Cì Bāo Nán Shé Ténɡ

别名爬山虎

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刺南蛇藤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elastrns flagellaris Rupr.

采收和储藏:春、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刺南蛇藤藤状灌木,长达8m。茎枝常有随生根。最外1对芽鳞宿存,呈尖硬钩状刺,常钩附于树上。单叶互生,近膜质,宽卵形或近圆形,长3-5.5cm,宽2-5cm,先端短渐尖,基部近圆形或阔楔形,叶缘具硬毛状细齿。聚伞花序腋生1-3花或多花成簇;花单性,淡黄色,5数,萼钟形,5裂;花瓣匙状长圆形;雄花的花丝着生于花盘的边缘,子房退化;雌花的花丝极短,子房3室,花柱柱状,柱头3裂,裂端再深2裂,反折。蒴果球形,黄绿色,3瓣裂。种子3-6颗,暗红色,被橙红色假种皮。花期6月,果期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旷野、林下、河边及石坡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及河北、山东、浙江。

性味辛;苦;平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止痛;解毒消肿。主风湿痹痛;四肢麻木;跌打损伤;闭经;痢疾;痈疽;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研末调涂。

注意孕妇禁服。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粘毛鼠尾草

    药材名称粘毛鼠尾草拼音Zhān Máo Shǔ Wěi Cǎo别名野芝麻、黄花鼠尾草、吉子嘎保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粘毛鼠尾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lvia roborowskii Ma

  • 火焰兰

    药材名称火焰兰拼音Huǒ Yàn Lán英文名all-grass of Common Renanthera别名红珊瑚、山观带、山裙带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火焰兰的全草

  • 多足蕨

    药材名称多足蕨拼音Duō Zú Jué来源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多足蕨和东北多足蕨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podium vulgare L.;Polypodium virginianum

  • 苹果

    《中药大辞典》:苹果药材名称苹果拼音Pínɡ Guǒ别名柰(《说文》),频婆(《广志》),柰子(《千金·食治》),平波(《饮膳正要》),超凡子、天然子(《滇南本草》)。出处《滇南本

  • 梨果仙人掌

    药材名称梨果仙人掌拼音Lí Guǒ Xiān Rén Zhǎnɡ别名仙人掌、霸王树、火焰、神仙掌、印度无花果来源药材基源:为仙人掌科植物梨果仙人掌的根及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puntia ficu

  • 槲皮

    《中药大辞典》:槲皮药材名称槲皮拼音Hú Pí别名赤龙皮、槲木皮(《肘后方》),槲白皮(《崔氏纂要方》)。出处《唐本草》来源为壳斗科植物槲树的树皮。原形态槲树(《纲目》),又名:朴

  • 罗汉松实

    《中药大辞典》:罗汉松实药材名称罗汉松实拼音Luó Hàn Sōnɡ Shí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竹柏科植物土杉或短叶土杉等的种子及花托。原形态①土杉,又名:长青(《纲目

  • 环纹苦乳菇

    药材名称环纹苦乳菇别名蘑菇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红菇科环纹苦乳菇Lactarius insulsus Fr.,以子实体入药。生境分部生于阔叶林内地上。分布于河北、陕西、江苏、安徽、四川、云南。性味苦

  • 藤槐

    药材名称藤槐拼音Ténɡ Huái英文名Common Bowringia别名石崖风、两头槌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一豆科》。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藤槐的根或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owring

  • 小棕包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棕包药材名称小棕包拼音Xiǎo Zōnɡ Bāo别名批麻草、小黎芦来源为百合科黎芦属植物蒙自黎芦Veratrum mengtzeanum Loes. f.,以根及全草入药。秋季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