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刺萼悬钩子

刺萼悬钩子

药材名称刺萼悬钩子

拼音Cì è Xuán Gōu Zi

英文名Spinycalyx Raspberry

别名黄琐梅、小红袍

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补编》。

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刺萼悬钩子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ubus alexeterium Focke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除去茎叶,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刺萼悬钩子 灌木,高1-2m。老枝红褐色,无毛,常被白色粉霜,有钩状皮刺。叶柄密被长柔毛,疏生钩状细皮刺;托叶线形,有长柔毛;小叶3(-5),顶生小叶菱形,侧生小叶长卵形或椭圆形,长3-4(5)cm,宽1.5-3cm,先端急尖,基部楔形,边缘具不整齐锐锯齿,上面伏生长柔毛,下面密被灰白色绒毛。花1-4朵;花梗被长柔毛和细皮刺;花直径1.5-2cm;花萼长达2cm,外面密被针刺和长柔毛;花瓣近圆形,白色,基部有极短爪,短于萼片。果球形,包藏于萼内,直径达1.5(2)cm,黄色,无毛。花期4-5月,果期6-7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达3700m的山谷溪旁、荒山坡或松林下开旷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西北部和西藏南部。

性味淡、苦;平

归经肝;肺;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活血调经。主痢疾,肠风下血,黄疸,肾炎水肿,筋骨疼痛,扭伤,月经不调,小儿百日咳,黄水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根:主治月经不调,红白痢疾,肠下血,肾炎,黄疸,小儿百日咳,水肿。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北风草

    药材名称北风草拼音Běi Fēnɡ Cǎo别名毛绣球防风、银针七、灯笼草、楼台夏枯草、白风轮菜、白花仔、白菜匙、糖鸡草、野芝麻、猫 耳朵草、节节花、老虎花、白 骨九苏、白花茶匙红、白花塔仔草、金线薄荷

  • 鲤鱼胆

    《中药大辞典》:鲤鱼胆药材名称鲤鱼胆拼音Lǐ Yú Dǎn出处《本经》来源为鲤科动物鲤鱼的胆。化学成分除胆汁一般常有的胆汁酸、胆汁色素、脂类等外,尚含鲤甾醇;又证明在鲤体中,胆甾醇可变为鲤甾

  • 荭草花

    《中药大辞典》:荭草花药材名称荭草花拼音Hónɡ Cǎo Huā别名水荭花(《摘元方》)。出处《纲目》来源为蓼科植物红蓼的花序。性状干燥花序,花多数,攒簇成穗,花被5瓣,淡红色或带白色,初开

  • 双花鞘花

    药材名称双花鞘花拼音Shuānɡ Huā Qiào Huā别名八角寄生、二苞鞘花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桑寄生科植物双花鞘花的带叶茎枝。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crosolen

  • 苦楝叶

    药材名称苦楝叶拼音Kǔ Liàn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楝科植物楝Melia azedarach L.和川楝M.toosendan Sieb.Et Zucc.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Melia a

  • 野苦梨

    药材名称野苦梨拼音Yě Kǔ Lí来源蔷薇科华西栒子Cotoneaster harrowianus Wils.,以根皮入药。生境分部贵州。性味苦,凉。功能主治消肿解毒。治疗痈肿疮毒。用法用量

  • 白蔹

    《中国药典》:白蔹药材名称白蔹拼音Bái Liǎn英文名RADIX AMPELOPSIS别名山地瓜、野红薯、山葡萄秧、白根、五爪藤来源本品为葡萄科植物白蔹Ampelopsis japonic

  • 平贝母

    《全国中草药汇编》:平贝母药材名称平贝母拼音Pínɡ Bèi Mǔ英文名BULBUS FRITILLARIAE USSURIENSIS别名平贝来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平贝母Fritil

  • 白饭豆

    药材名称白饭豆拼音Bái Fàn Dòu别名云藊豆、四季豆、龙爪豆(《植物名实图考》),唐豇、隐元豆(《植物学大辞典》),云豆、六月鲜、龙骨豆、二生豆、三生豆、唐豆(《中

  • 芦笋

    《中药大辞典》:芦笋药材名称芦笋拼音Lú Sǔn别名芦尖(《要药分剂》)。出处《本草图经》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芦苇的嫩苗。春、夏挖取。性味①《本草图经》:"味小苦。"②《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