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大风艾

大风艾

药材名称大风艾

拼音Dà Fēnɡ ài

别名艾纳香冰片

来源为菊科艾纳香属植物大风艾Blumea balsamifera DC.,以嫩枝入药。夏秋采收,鲜用或阴干。

原形态一年生或多年生大草本或灌木,有时呈乔木状,全株密被黄白色绒毛,高达3米,具香气。茎直立,木质化,多分枝,青白色。单叶互生,短柄或无柄。叶片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12~24厘米,宽4~10厘米,先端短尖,基部浑圆或广楔形,边缘具不整齐锯齿,常于基部横展羽状全裂,上面绿色有短柔毛,下面密被银白色绒毛。4~5月开花,头状花序较小,径约1厘米,排列成伞房状;总苞片披针形,数轮,覆瓦状排列,外轮短小,内轮较长;花黄色,边花为雌性,多数,丝状,顶端有细齿牙;中央为两性花,花冠管状,边缘5裂;雄蕊5,伸出管口之外;柱头2裂,子房下位。瘦果有10棱,被绒毛,顶端有淡白色冠毛1轮。

生境分部栽培或野生。多生于园边、路旁或山坡的灌木丛中。主产广西、广东、贵州、云南等省区。

栽培性喜热带和亚热带气候,耐旱不耐寒。土壤宜肥沃和阳光充足的土地;不论粘壤土、砂质壤土或钙质土都可生长。分株繁殖,2月将老株发出的小苗,高达1尺左右时,挖取单株移栽。移栽时宜选雨后进行,按行株距2~3尺见方开穴,穴深4~5寸,每穴1株,栽后压紧。生长期间注意松土除草,每次除草后应施追肥一次。每亩每次用人畜粪尿30~40挑。生长3~4年后,应于早春将腐烂的老株挖去,以促进新芽生长。

化学成分茎、叶含挥发油,其主成分为左旋龙脑(l-borneol),并含少量的桉油精(cineole)、左旋樟脑、倍半萜醇等。另据报道,全草显黄酮甙、香豆精、三萜类化合物的反应。

药理作用1、大风艾的提取液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临床上可用于失眠症和高血压病。

2、1%大风艾浸剂的利尿作用,与咖啡因及茶叶浸剂相似,但较后者为弱。

鉴别h

性味辛、微苦,微温。

功能主治祛风消肿,活血散瘀。用于感冒,风湿性关节炎,产后风痛,痛经;外用治跌打损伤,疮疖痈肿,湿疹,皮炎。

用法用量0.5~1两;外用适量,鲜茎叶捣烂敷患处,或煎水洗。

复方1、风湿性关节炎:大风艾根、鸡血藤各1两,两面针2钱。水煎或浸酒服。

2、痛经:大风艾根1两,益母草5钱。水煎服。

3、脓疱疮:大风艾、苦参地胆草、荆芥各5钱,白藓皮、银花叶各1两,青橘叶3钱,栀子4钱。煎水候温外洗患处,每日1剂。

备注(1)本品为提制艾片(天然左旋龙脑,即冰片)的原料。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猜你喜欢

  • 玉米轴

    《中药大辞典》:玉米轴药材名称玉米轴拼音Yù Mǐ Zhóu别名罐泰子(《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包谷心(《重庆草药》)。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的穗轴。原形态

  • 山韭

    《中药大辞典》:山韭药材名称山韭拼音Shān Jiǔ别名隺(《尔雅》),隺菜(《寿亲养老新书》)。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百合种植物山韭的全草。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鳞茎具膜质鳞被。叶数片丛生;线形细长,宽

  • 蓼大青叶

    《中国药典》:蓼大青叶药材名称蓼大青叶英文名FOLIUM POLYGONI TINCTORII来源本品为蓼科植物蓼蓝Polygonum tinctorium Ait.的干燥叶。夏、秋二季枝叶茂盛时采收

  • 救必应

    《全国中草药汇编》:救必应药材名称救必应拼音Jiù Bì Yìnɡ别名白银树皮、九层皮、白兰香、熊胆木来源冬青科冬青属植物铁冬青Ilex rotunda Thunb.的树

  • 金粉蕨

    药材名称金粉蕨拼音Jīn Fěn Jué别名野鸡尾、小野鸡尾、柏香莲、小金花草、水金鸡尾、孔雀尾、土黄连、解毒蕨、日本乌蕨来源中国蕨科金粉蕨属植物金粉蕨Onychium japonicum

  • 无名木皮

    《中药大辞典》:无名木皮药材名称无名木皮拼音Wú Mínɡ Mù Pí出处《海药本草》来源为漆树科植物无名木的树皮。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无名子"

  • 观音苋

    《中药大辞典》:观音苋药材名称观音苋拼音Guān Yīn Xiàn别名木耳菜、血皮菜(《植物名实图考》),水三七(《昆明药植调查报告》),血匹菜、紫背天葵(《重庆草药》),红番苋、红毛番、红

  • 螃蟹七

    《全国中草药汇编》:螃蟹七药材名称螃蟹七别名少穗鹿药、少穗花、铁拐子[西藏]来源百合科鹿药属植物管花鹿药Smilacina henryi (Baker) Wang et Tang,以根状茎和根入药。秋

  • 女娄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女娄菜药材名称女娄菜拼音Nǚ Lóu Cài别名野罂粟[昆明]、罐罐花、对叶草、对叶菜[贵州]来源石竹科女娄菜属植物女娄菜Melandrium apricum

  • 鸬鹚涎

    《中药大辞典》:鸬鹚涎药材名称鸬鹚涎拼音Lú Cí Xián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鸬鹚科动物鸬鹚的口涎。功能主治治百日咳。复方①治肾咳,俗呼顿呛,从小腹下逆上而咳,连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