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小发散

小发散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发散

药材名称小发散

别名簇花清风藤

来源风藤小发散Sabia fasciculata Lec.,以全株入药。

生境分部广西。

性味甘、微涩,温。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散瘀消肿。主治跌打损伤,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0.5~1两,水煎服或浸酒内服外搽。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小发散

药材名称小发散

拼音Xiǎo Fā Sàn

别名风藤

来源药材基源:为清风藤科植物簇花清风藤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bia fasciculata Lecomte et L.Chen

采收和储藏:全年或秋、冬季采收,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簇花清风藤常绿攀援木质藤本,长达7m。嫩枝有白蜡层。单叶互生;叶柄长0.8-1.5cm;叶片革质,长圆形、椭圆形、倒卵状长圆形或狭椭圆形,长5-12cm,宽1.5-3.5cm,先端尖或长渐尖,基部楔形或圆;侧脉每边5-8条。聚伞花序有花3-4条,再排成伞房花序式;总花梗长1-2mm,花梗长3-6mm,初发时紧密,似团伞花序,盛开时长2-4cm,有花10-20朵;萼片5,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1-2mm,先端具红色细微腺点,边缘白色;花瓣5,淡绿色,长约5mm,具7条脉纹,中部有红色斑纹;雄蕊5;花盘杯状,具5钝齿。分果爿红色,倒卵形或阔倒卵形,长0.8-1cm;核中肋明显凸起,呈狭翅状。花期2-5月,果期5-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00-1000m的山岩、山谷、山坡、林间。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云南。

性味甘;微涩;温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散瘀消肿。主风湿痹痛;跌打瘀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或浸酒。外用:适量,浸酒搽。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石菖蒲花

    药材名称石菖蒲花拼音Shí Chānɡ Pú Huā出处《岭南采药录》来源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花蕾。功能主治《岭南采药录》:"调经行血。"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

  • 碎米蕨

    药材名称碎米蕨拼音Suì Mǐ Jué别名毛轴碎米蕨来源药材基源:为中国蕨科植物碎米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heilosoria mysuriensis(Wall.)Ching et Shin

  • 见血住

    药材名称见血住别名黄开口、老虎脚迹草[湖北]来源为报春花科排草属植物见血住Lysimachia klattiana Hance,以全草入药。5~8月采集,鲜用或晒干用。性味微酸,涩,凉。功能主治降血压

  • 九头狮子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九头狮子草药材名称九头狮子草拼音Jiǔ Tóu Shī Zi Cǎo别名川白牛膝、九节篱、六角英[福建]、化痰青、绿豆青、竹叶青来源为爵床科九头狮子草属植物九头狮子草Peristr

  • 棉子油

    药材名称棉子油拼音Mián Zǐ Yóu出处《纲目》来源为锦葵科植物草棉等的种子所榨取之脂肪油。化学成分种子油中含亚油酸(41~45%)、棕榈酸(20~25%)、油酸(30~35%

  • 龙须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龙须藤药材名称龙须藤拼音Lónɡ Xū Ténɡ别名羊蹄藤、乌郎藤、过岗圆龙、九龙藤、五花血藤、梅花入骨丹、燕子尾、黑皮藤来源为豆科羊蹄甲属植物龙须藤Bauhi

  • 散瘀草

    药材名称散瘀草别名退血草、散血草、白毛筋骨草、地龙胆、紫背金盘、破血丹、石灰菜来源唇形科筋骨草属植物散瘀草Ajuga nipponensis Makino,以全草入药。春夏采集,洗净晒干。性味苦,寒。

  • 木本远志

    药材名称木本远志拼音Mù Běn Yuǎn Zhì别名山桂花、华石兰、木本瓜子金、西南远志、山楂花、乌棒子、大毛籽黄山桂。来源药材基源:为远志科植物长毛远志的根或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gal

  • 小赤麻根

    《中药大辞典》:小赤麻根药材名称小赤麻根拼音Xiǎo Chì Má Gēn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荨麻种植物小赤麻的根。夏、秋采收。原形态亚灌木,高50~100厘米。茎直立,

  • 桑皮汁

    《中药大辞典》:桑皮汁药材名称桑皮汁拼音Sānɡ Pí Zhī别名桑汁、桑白汁(《肘后方》),桑木汁(《圣惠方》),桑皮中白汁(《本草图经》)。出处《玉楸药解》来源为桑科植物桑树皮中的白色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