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广枝仁

广枝仁

药材名称广枝仁

拼音Guǎnɡ Zhī Rén

英文名Seed of Glabrousleaf Pittosporum

别名芭豆、崖花子、土连翘山枝仁、榨木仁、公栀子、五牛子、为龙子

出处出自《四川中药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海桐花科植物光叶海桐的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ittosporum glabratum Lindl.[P.fortunei Turcz.]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摘果实。晒干,击破果壳,取出种仁,再晒干。

原形态光叶海桐,常绿灌木,高2-3m。上部枝条有时轮生,全株无毛。单叶互生;叶柄长5-10mm;叶片薄革质,倒卵状椭圆形或倒披针形,长6-10cm,宽1-3.5cm,先端短尖或渐尖,基部呈楔形,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边缘略呈波状;中脉突出明显。伞形花序1-4枝,生于小枝顶端,通常具花6-13朵;花黄色,径约7mm;花梗长10-15mm,光滑;花萼基部联合,5裂,裂片广卵形,长2mm,光滑,边缘有毛;花瓣5,分离,倒披针形,长8-10mm;雄蕊5,与花瓣互生,长4-7mm;子房长卵形,无毛,花柱长3mm,柱头略增大。蒴果卵形或椭圆形,长2-2.5cm,3瓣裂,每瓣有种子约6颗,果皮薄,革质。种子大,近圆形,长5-6mm,红色。花期4月,果熟期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林间阴湿夺、山坡、溪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种子呈不规则的微下凹的多面体,棱面大小各不相同,直径3-7mm。外表呈棕色或红紫色,少数呈棕褐色,光滑。质坚硬,不易粉碎,内心白色,嗅之有油香气。以颗粒饱满、色红、香味浓、无果柄和果壳者为佳。

性味味苦;涩;性平

归经肺;脾;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咽;止泻。主虚热心烦,口渴,咽痛;泄泻;痢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研末,1.5-3g。

各家论述《四川中药志》:清热,止泻,收敛。治咽痛,下利后重,肢倦乏力。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天花粉

    《中国药典》:天花粉药材名称天花粉拼音Tiān Huā Fěn英文名RADIX TRICHOSANTHIS来源本品为葫芦科植物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或双边栝楼

  • 乌骨鸡

    《全国中草药汇编》:乌骨鸡药材名称乌骨鸡拼音Wū Gǔ Jī别名乌鸡、武山鸡、羊毛鸡、绒毛鸡、松毛鸡、黑脚鸡、丛冠鸡、穿裤鸡来源雉科动物乌骨鸡Gallus gallus domesticus Bris

  • 鲻鱼

    《中药大辞典》:鲻鱼药材名称鲻鱼拼音Zī Yú别名子鱼(《纲目》),白眼(《黄渤海鱼类调查报告》),梭鱼(《脊椎动物分类学》)。出处《开宝本草》来源为鲻科动物鲻鱼的肉。原形态体粗壮,呈圆筒形

  • 柞木枝

    药材名称柞木枝拼音Zhà Mù Zhī来源药材基源:为大风子科植物柞木的树枝。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Xylosma congestum(Lour.)Merr.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锯下树枝,切段晒干。

  • 药材名称樟拼音Zhānɡ别名香樟、樟木、乌樟、油樟、香通、芳樟来源为樟科樟属植物樟Cinnamomum camphora (L.)Presl.,以根、木材、树皮、叶及果实入药。根、木材及树皮全年可采,

  • 斑点虎耳草

    药材名称斑点虎耳草拼音Bān Diǎn Hǔ ěr Cǎo英文名blotch saxifraga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虎耳草科植物斑点虎耳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x

  • 小白蜡条

    药材名称小白蜡条别名小白蜡、栋青来源木犀科女贞属植物小叶女贞Ligustrum quihoui Carr.,以根皮、叶及果入药。全年采根皮,夏、秋采叶,秋冬采果,晒干或鲜用。性味苦,凉。功能主治清热解

  • 地瓜果

    《中药大辞典》:地瓜果药材名称地瓜果拼音Dì Guā Guǒ别名地郎果(《贵州民间药物》),地枇杷果(《贵州草药》)。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桑科植物地瓜的果实。夏季采取尚未成熟的果实,晒

  • 露珠香茶菜

    药材名称露珠香茶菜拼音Lù Zhū Xiānɡ Chá Cài别名水龙胆草、紫萼香茶菜来源唇形科露珠香茶菜Rabdosia irrorata (Forrest ex Di

  • 测试

    药材名称测试拼音Cè Shì英文名Spiderflower Root出处出自《中国药植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白花菜科植物白花菜Cleome gynandra L.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le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