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建砂仁

建砂仁

药材名称建砂仁

拼音Jiàn Shā Rén

别名砂仁

来源药材基源:为姜科植物山姜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lpiniajaponica(Thunb.)Miq.

采收和储藏:果实将熟时采摘,晒干或烘干。

原形态山姜,多年生草本,高35-70cm。根茎横生,分枝。叶片通常2-5片;近无柄至具长达2cm的叶柄;叶舌2裂,长约2mm,被短柔毛;叶片披针形或狭长椭圆形,长25-40cm,宽4-7cm,两端渐尖,先端具小尖头,两面,特别是叶下面被短柔毛。总状花序顶生,长15-30cm,花序轴密生绒毛;总苞片披针形,长约9cm,开花时脱落;小苞片极小,早落;花通常2朵聚生,在2朵花之间常有退化的小花残迹可见;小花梗长约2mm;花萼棒状,长1-1.2cm,被短柔毛,先端3齿裂;花冠管长约1cm,被疏柔毛,花冠裂片长圆形,长约1cm,外被绒毛,后方的1枚兜状;侧生退化雄蕊线形,长约5mm;唇瓣卵形,宽约6mm,白色而具红色脉纹,先端2裂,边缘具不整齐缺刻;雄蕊长1.2-1.4cm;子房密被绒毛。果球形或椭圆形,直径1-1.5cm,被短柔毛,熟时检红色,先端具宿存的萼筒;种子多角形,长约5mm,径约3mm,有樟脑味。花期4-8月,果期7-12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林下阴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和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果实呈类圆形或椭圆形,长0.7-1.3cm,直径0.6-1.2cm。外表面棕黄色或橙红色,光滑,有的被短柔毛,顶端有突起的花被残迹,基部有果柄痕或残留果柄。果皮薄,易剥离,内表面黄白色,可见纵脉纹。种子团3瓣,外有黄褐色或灰白色假种皮包被;每瓣有种子4-6粒,各瓣均被白色隔膜分开。种子呈不规则的多面体,直径2-4mm,表面灰褐色至棕褐色,有皱纹。质硬,胚乳灰白色。有樟脑气,味辛、苦。

显微鉴别:种子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呈类圆形或类方形,外壁甚厚,有的可见假种皮。下皮为颓废组织,靠内方尚可见1列狭长的细胞,呈棕黄色。油细胞为1-2列切向延长的薄壁细胞,其下方有大型的薄壁细胞群,排列成断续的环状,每群由2-5个类圆形细胞组成。色素层宽,棕褐色或黑褐色。内种皮由1列长方形石细胞组成,壁厚,棕黄色或棕褐色,胞腔呈“V”形。外胚乳细胞长方形或多边形,径向延长。内胚乳细胞略小,呈类圆形,含糊粉粒。

化学成分种子含山姜黄酮醇(izalpinin),山姜酮(alpinone),棕榈酸(palmitic acid),桉叶素(cine-ole),樟脑(camphor),鼠李柠檬素(rhamnocitrin)即3,5,4′-三羟基-7-甲氧基黄酮(3,5,4′-trihydroxy-7-methoxyflavone),熊竹素(kumatakenin)即5,4′-二羟基-3,7-二甲氧基黄酮(5,4′-dihydroxy-3,7-dimethoxyflavone)。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果柄及杂质,筛去灰屑。用时捣碎。

饮片性状:为圆球形或卵圆球形,表面淡黄色或黄棕色。种子呈不规则多面体,被灰白色假种皮,底面有一圆形凹陷的红棕色种脐,内有白色胚乳。气芳香,味辛辣微苦。贮干燥容器内,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性味味辛;性温

功能主治温中散寒;行气调中。主脘腹胀痛;呕吐泄泻;食欲不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研末。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鲮鲤

    药材名称鲮鲤拼音Línɡ Lǐ别名石鲮(《临海异物志》),龙鲤(郭璞《江赋》),鳞鲤(《本草图经》),石鲮鱼(《纲目》)。出处《别录》来源为鲮鲤科动物鲮鲤的肉或全体。全年均可捕捉。遇着时撒泥

  • 路边草

    《中药大辞典》:路边草药材名称路边草拼音Lù Biān Cǎo别名星星蒿、花叶鱼鳅串、鸡儿肠。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窄叶鸡儿肠的全草。夏、秋采收,阴干或鲜用。原形态多年生藤本,高2

  • 女贞叶

    《中药大辞典》:女贞叶药材名称女贞叶拼音Nǚ Zhēn Yè别名冬青叶(《海上方》),土金刚叶、爆竹叶(《贵州民间方药集》)。出处《纲目》来源木犀科植物女贞的叶片,全年可采。性味《纲目》:&

  • 新疆雪莲

    药材名称新疆雪莲别名雪荷、塔格来依力斯[维语]来源菊科风毛菊属植物新疆雪莲Saussurea involucrata Kar. et Kir. ex Maxim.,以全草入药。夏季开花时采收,阴干。性

  • 大葫芦

    药材名称大葫芦别名葫芦壳来源葫芦科大葫芦Lagenaria siceraria (Molina) Standl. var. gourda Ser.,以果皮入药。生境分部华东。性味甘,平。功能主治利湿消

  • 刺盖草

    药材名称刺盖草拼音Cì Gài Cǎo别名大刺盖出处《四川常用中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罗平蓟的根。秋季采根,晒干。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达1.5米。根粗壮,须根白色。茎直立,具明显纵棱

  • 臭藤子

    药材名称臭藤子拼音Chòu Ténɡ Zǐ来源药材基源:为防己科植物毛木防己Cocculus orbiculatus(L.)DC.var.mollis(Wall.exHook.F.etThoms)Ha

  • 茵陈蒿

    《中药大辞典》:茵陈蒿药材名称茵陈蒿拼音Yīn Chén Hāo别名因尘(《吴普本草》),马先(《广雅》),茵蔯蒿(《雷公炮炙论》),茵陈(《本草经集注》),因陈蒿(《本草拾遗》),绵茵陈(

  • 树五加

    《中药大辞典》:树五加药材名称树五加拼音Shù Wǔ Jiā出处《峨嵋药植》来源为五加种植物异叶梁王茶的树皮。原形态异叶梁王茶,又名:梁王茶。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3~6米,有时可达13米,无

  • 脓见愁

    《中药大辞典》:脓见愁药材名称脓见愁拼音Nónɡ Jiàn Chóu别名黄花母、黄花雾、黄花草出处《广西中草药》来源为锦葵科植物小柴胡的叶。全年可采。原形态小灌木,直立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