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斑竹壳

斑竹壳

《中药大辞典》:斑竹壳

药材名称斑竹壳

拼音Bān Zhú Ké

别名竹衣

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刚竹

功能主治清血热;烧灰吃,透斑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去毛),2~3钱;或烧灰冲服。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斑竹壳

药材名称斑竹壳

拼音Bān Zhú Ké

英文名sheaths of Giant Timber Bamboo

出处出自《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桂竹的箨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yllostachys bambusoides Sieb.et Zucc

采收和储藏:4-7月采收,去毛,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桂竹 植株木质化,呈乔木状。地下茎(竹鞭)节晨长25-45mm,直径粗16-20mm,实心或中空,具芽一侧为深沟,微呈两侧压扁,每节除芽外,尚有小瘤状突起14-16个;芽单生,三角卵形,表面有光泽,长约1cm,中央有纵裂。竿高可达20m,粗达15cm,幼竿无毛;节间长达40cm,壁厚约5mm;竿环稍高于箨环;箨鞍革质,背面黄褐色,有时带绿色或紫色,有较密的紫褐色斑块与小斑点和脉纹,流生脱落性谈褐色刺毛;箨导小形或大形而呈镰状,紫褐色,繸毛通常生长良好;箨舌拱形,淡褐色或带绿色,边缘生有纤毛;箨片带状,中间绿色,两侧紫色,边缘黄色,平直或偶可在顶端微皱曲、外翻。末级小技具2-4叶;叶耳半圆形,繸毛发达,常呈放射状;叶舌明显伸出,拱形或有时截形;叶片长5.5-15cm,宽15-2.5cm。花枝呈穗状,长5-8cm,基部有3-5片逐渐增大的鳞片状苞片;佛焰苞6-8片,叶耳小形或近于无,繸毛通常存在,短。缩小叶圆卵形至线状披针形.基部收缩呈圆形,上端渐尖呈芒状,每片佛馅苞眼内具1校或有时:枚、稀可3枚的假小穗,推基部1-3片的苞胶内无假小穗而苞早落;小穗披针形,长2.5-3cm,含1或2(-3)朵小花;小穗轴呈针状延伸于最上孕性小花的内稃后方.其顶端常有不同程度的退化小花,节间均具细柔毛;颖1片或无;外种长2-2.5cm,被微毛,先端渐尖呈芒状;内停稍短于外稃,除2脊外,通常先端有微毛;鳞被菱状长椭圆形,长3.5-4mm,花药长11-14mm:花柱较长,柱头3,羽毛状。笋期5月下旬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从武夷山脉向西经五岭山脉至西南各地均可见野生的植株。

资源分布:分布于黄河流域及以南各地。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凉血透疹。主热病身发斑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工烧灰存性中服。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湖广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湖广草药材名称湖广草别名佛光草、小灯台、荔枝肾来源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蔓茎鼠尾Salvia substolonifera Stib.,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收,晒干。性味微苦、辛,平。功

  • 天荞麦根

    药材名称天荞麦根拼音Tiān Qiáo Mài Gēn别名金锁银开(《李氏草秘》),苦荞头(《草木便方》),野荞子(《分类草药性》),铁石子(《天宝本草》),透骨消(《植物名实图考

  • 大鲵

    药材名称大鲵拼音Dà Ní别名娃娃鱼、海狗鱼、狗鱼来源两栖纲有尾目大鲵科(隐鳃鲵科)大鲵Megalobatrachus davidianus Blanchard,以去掉内脏后的全体

  • 鸡蹼

    药材名称鸡蹼拼音Jī Pǔ别名珍珠草、一包针来源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广叶星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icrosorium steerei(Harr.)Ching[Polypodium ste

  • 刺黄连

    《中药大辞典》:刺黄连药材名称刺黄连拼音Cì Huánɡ Lián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小檗科植物假豪猪刺的根及茎皮。夏、秋采收。原形态常绿灌木,高0.5~1.5米,茎

  • 绵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绵藤药材名称绵藤拼音Mián Ténɡ别名粉背南蛇藤、博根藤、麻妹条、落霜红、来阿片[苗语]来源卫矛科绵藤Celastrus gemmatus Loes.,以根

  • 邪蒿

    《中药大辞典》:邪蒿药材名称邪蒿拼音Xié Hāo出处《千金·食治》来源为伞形科植物邪蒿的全草。生于山坡、灌丛间、草原及疏林内。分布东北、内蒙古等地。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7~73

  • 油鸭

    药材名称油鸭拼音Yóu Yā别名小鸊鷉、王八鸭子、水葫芦、刁鸭来源鸊鷉(Bì Tī)目鸊鷉科小鸊鷉Colymbus ruficollis Pallas,以肉入药。生境分部我国大部分

  • 小六月寒

    药材名称小六月寒拼音Xiǎo Liù Yuè Hán别名白鸡婆梢来源药材基源:为马鞭草科植物光果莸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ryopteris tangutica MaXim.采收和储藏:夏、秋季

  • 蚕砂

    药材名称蚕砂拼音Cán Shā别名蚕屎、晚蚕砂、原蚕砂、蚕粪来源本品为蚕蛾科昆虫家蚕Bombyx mori Linnaeus.的干燥粪便。搜集家蚕粪便,晒干,筛净杂质即得。性味甘、辛,温。功